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案例医院疝修补术在按病例组合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前后的费用结构与其影响因素,探讨费用结构的变化与其结构是否合理并对原因进行分析。评价案例医院按病例组合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是否有效及其有效程度,从而就本案例医院实施病例组合付费改革的控费效果来评价病例组合付费改革方案,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有针对性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案例医院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疝修补术病例组合全部病例的住院一日清单、病案首页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19.0以及EXCEL等数据处理工具,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疝修补术病例组合的医疗费用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进而了解案例医院疝修补术的费用结构与费用影响因素。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筛选的符合条件的病例数共250例,以50-60岁的男性患者居多,97.69%的患者的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2)疝修补术医疗费用构成情况:改革前后疝修补术患者的次均费用分别为4223.00元与4421.26元,住院总费用的构成中主要是耗材费、手术费以及药品费,改革后分别占40.14%、22.24%与17.41%,改革后的药占比下降11.26%,耗材费所占比例上升10.57%;进口疝补片是花费最多的手术材料;改革前后抗感染药用药较多分别在术后与术前,分别占64.34%与54.05%;头孢唑林钠、罗哌卡因以及血凝酶分别是抗感染药、麻醉药以及止血药中使用最多的种类。(3)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以及患者平均自付费用等指标分析:改革后平均住院日减少了0.76天;次均费用增加了198.26元,实际报销比例上升了8.23%,平均自付费用增加了153.51元。其中,改革前后的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平均自付费用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的结果是,按病例组合付费改革后,平均住院日以及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实际报销比例的平均月上升趋势为1.06%。(4)疝修补术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年龄、是否使用罗哌卡因、是否使用国产疝补片以及政策干预是疝修补术病例组合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是不可控的,是否使用罗哌卡因、是否使用国产疝补片以及政策干预是可控的。结论:案例医院疝修补术病例组合付费改革的控费效果不明显。疝修补术医疗费用的变化受供方行为的影响较大,控制医疗费用主要从医疗服务的供方出发;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疝修补片;合理用药,加大对耗材、设备以及处方等方面的监管,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结合临床路径,进行支付方式改革设计,从而达到既控制成本,又能控制不合理费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