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大儒之一,他被誉为“三不朽”,在立德、立言、立功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心学理论数百年来一直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不仅对国内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还远播海外,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诸国都受到了其心学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杜维明曾经断言:十年后,阳明心学将风行天下;日本的冈田武彦先生也曾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这就是心学大师王守仁的巨大魅力。本文通过对其心学思想以及心学美学理论的探讨来阐释王守仁的学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之于今天社会发展的意义。在今天社会经济水平日渐提高的状况下,人们内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探求生命存在的意义,而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让精神文明不能跟上其的步伐,从而导致了文化发展的断层现象,这样王守仁所提倡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学说就为我们解答了困惑,指引了发展的方向。所以,深入研究王守仁的思想,并能够发掘其能够为今天所用的部分,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着很深远的意义的。本文具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龙场悟道为中心介绍了王守仁的学习生涯。以龙场悟道为分界点,王守仁的思想发展分为前三变和后三变。前三变主要是泛滥词章,以朱熹为学习榜样,进而研习佛、老精神;后三变是其心学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经历了龙场悟道之后,他明确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第二部分通过“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格物理论和“致良知”几个方面具体阐释了王守仁的心学美学思想。第三部分从心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和发展和对理学的改进、变革两个方面探讨了心学巨大的影响。首先,王守仁以“心即理”说,在“治世”和“治心”的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与先儒,尤其是程朱理学绝然不同的观点,从“心外无理”这个宗旨出发,在“修、齐、治、平”的问题上,一改从“治世”到“治心”过程为从“治心”到“治世”的过程,从而开辟了一条更有实效的“内圣外王”的道路。其次,之于当代,王守仁“致良知”的理论告诉我们,仅仅从推行政治伦理的需求去治理国家是不可取的,要从如何顺应社会成员的心理需求开始,从而去阐述政治理论的教义,这样才能使政治理念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第三,从“心”与“理”、“知”与“行”以及道德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心学与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第四部分从后世学者和作者自身两个方面评价了王守仁的心学美学思想,阐明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也客观地评价的王守仁思想的一些不足之处。总之,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古今中外,王守仁的思想都带给我们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他的心学的思想理论是后人宝贵的财富。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辩证的看待他的思想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他的理论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