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在大步迈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创新要素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没有创新要素自由、高效、充分地在不同地理空间流动,是无法真正统筹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全面提升。创新要素空间流动正成为空间经济学、创新地理学等发展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研究主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空间流动及其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机理,详细探讨了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空间流动在流动偏好、空间集聚中心、空间关联性等方面的空间布局演变,实证揭示了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空间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得出主要结论为:第一、我国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形式丰富多样,常通过创新人才迁移、研发直接投资、研发外包、技术联盟、产学研合作创新、技术与高技术产品区际贸易和政府筑巢引凤等主要渠道发生综合性流动。目前我国创新要素空间流动以市场拉动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协同式为主要动因。适度创新要素空间流动能有效发挥创新要素动态优化配置、创新知识跨区溢出、内外部规模经济和跨区创新合作网络等效应,从而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全面提升。而不适度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可能引发创新要素拥挤竞争、倒吸等效应,从而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第二、我国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偏好格局呈现较不均衡布局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惰性,偏好主磁场位于东部地区。目前创新人才空间流动偏好布局总体上符合“胡焕庸”线分布,最强偏好磁极是北京。创新资金空间流动偏好布局总体上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带—河南、湖北和湖南—四川”组成的“川”字型结构,最强偏好磁极是广东。创新技术空间流动偏好布局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带—安徽、湖北、陕西和四川”组成的横“T”字型结构,最强偏好磁极是北京。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对各省域的偏好性均显现一定的发散性趋势,而创新资金对各省域的偏好性显现一定的集中性趋势。第三、创新要素空间流动的集聚中心等级布局演变总体上较稳定,集聚强度动态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性。相对而言,创新人才流动空间集聚中心等级布局演变最稳定,创新技术其次,而创新资金最不稳定。目前创新人才集聚程度总体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的空间布局,而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的集聚程度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布局。东部地区是我国各类创新要素集聚程度最强的区域,且创新资金向东部地区流动汇集的趋势在不断增强。中部地区对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吸引强度均在持续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创新人才、创新技术的集聚吸引力在增强,但对创新资金的集聚吸引力在下降,而各类创新要素流入东北地区的集聚强度下降显著。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均是是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流动的一级空间集聚中心,中心地位非常稳定。创新人才流动的最强空间集聚中心是北京,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均是广东。第四、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呈现明显的正的局部空间集聚关联格局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性。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技术局部集聚关联布局中,以L-L集聚类型最多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H-L不典型集聚类型最少且以广东为主,H-H集聚省域均位居东部地区且以上海、浙江和江苏为主,而L-H集聚阵营中安徽、江西和广西最为典型。上述创新要素流动空间集聚关联格局演变中创新技术空间锁定性最强,创新人才其次,创新资金相对最弱。第五、区域创新绩效水平从东到中到西的梯度递减分布明显,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东、南高和西、北低”的空间分异趋势。这种空间分异布局显现出显著的正的空间集聚关联性,以H-H和L-L的正向集聚为主,尤其是L-L集聚居多。东部的区域创新绩效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处于提高状态,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东北地区的区域创新绩效下降趋势明显。第六、不同类型的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创新人才和创新技术空间流动能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创新资金显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分解也呈现创新人才和创新技术流动对本省域和周边省域的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正向效应,而创新资金对本省域及周边省域的区域创新绩效存在负向效应。创新人才空间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技术,影响最小的是创新资金。不同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可以用各自空间流动偏好集聚格局演变的差异性来解释。纵观全文,本文聚焦于我国创新要素省域空间流动的机理、空间布局和空间影响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际意义。基于本文的研究观点,相应的启示建议如下:(1)在继续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本出发点基础上,差异化促进各区域创新发展。(2)加强建设或完善一批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集聚中心,提高或突出其空间集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3)注重利用创新要素空间流动的空间关联关系,统筹区域创新空间发展战略,形成跨区协同创新格局;(4)注重创新要素空间流动规模的适度性,适度集聚为主辅以有效扩散流动,以增强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全面提升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