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电子教材的使用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某大学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教材是当下新兴的一种新型教材模式。从电子教材这一研究话题引入国内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但是笔者发现以往的研究范围仅局限于中小学教育,而高等教育的电子教材使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以数字化学习为时代背景,本论文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对浙江省某大学英语专业的电子教材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本文的调查对象由来自英语专业的三个年级的成员组成,即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个年级的选取人数以及性别比例都作为变量控制在相同条件下。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一般调查规律,本论文相应地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高校英语专业的电子教材使用现状是什么?2.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可以归为哪些?3.要改善现状,进一步在高校英语专业内推广电子教材应该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  本文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剖析与讨论,从而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归纳,为研究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首先对于电子教材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使用现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电子教材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电子教材的更新换代缺乏关注,此外,从实际学习经历方面来看,只有少数部分学生曾有过在校使用电子教材的经历,而绝大部分学生在目前的学习生活中对电子教材的接触使用仍然是相对比较有限和匮乏的。虽然电子教材的使用率普遍较低,但是各年级对于尝试新型教材的热情与兴趣却令人欣慰。  对于造成电子教材的使用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学理念的落后是根本原因。在数字化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也不断地在与时俱进。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模式不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而与之相反,电子教材的人际互动模式则积极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传统教材是传统教学理念的载体,也是传统教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因此,教材形式的革新势在必行。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不管是学生或是老师,对于传统教材的依赖与习惯让改革变得困难。其次,电子教材的普及对于学校而言也意味着一笔较大的财政支出,这也是许多高校迟疑的原因所在,再从市场方面来看,电子教材系统的开发更多的是针对于中小学年级,对于高等教育领域似乎缺少了关注。  鉴于对于形成电子教材使用现状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电子教材在大学英语专业中的使用现状。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而言,都应该在意识上整体地认识到并且接受教材形式改革的这一必然趋势。高校除了应该扩大在设备方面的支出以外,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应该也得到开发。市场方面,开发商对学生的需求应该总揽全局,提高对高等教育领域需求的关注度。
其他文献
对不同掺杂比例的3d过渡金属和稀土掺杂的TiO2对水中三价砷离子[As(Ⅲ)]的光催化氧化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yb3+以0.8%00的掺杂比例掺杂锐钛矿[Yb08%/TiO2]的光催化氧化能力最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净化(SPE)-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方法.采用ASE技术对土壤中OCPs进行提取,选用二氯甲烷:丙酮=1:1作为萃取溶剂,减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邝丽莎是活跃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以中国社会为背景讲述关于中国和关于华人的故事,其中她于2005年出版的小说《雪花秘扇》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通感现象的研究,世界范围内Joseph M.Williams和Stephen Ullmann等人颇负盛名。可是,在日语和汉语中,对其的研究屈指可数,还有很多可待解开的谜题。本研究以表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菲利普·罗斯是当今最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也是第三位在世时作品就由美国文库出版综合性、定论性版本的作家。迄今为止,罗斯已在创作领域耕耘逾六十载,被誉为美国文坛上
“某人国家首脑逝世”这类新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商业机遇,但是对于这家初创公司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机遇的信号.创始人Dr Phil McParlane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
期刊
中国 RFID 市场起飞政府为主要推手由于相关政策、标准、芯片、硬件、软件和应用都有重大进步,2006年对于中国射频识别(RFID)市场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年。iSuppli 预计中国 R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