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萍为飘浮或悬浮水生草本,常生长于静态的水生生境中。由于其形态微小、生长快、易繁殖、实验室操作简便、材料易取和成本低廉等特点,作为模式植物被广泛用于污染物的毒理学实验。浮萍能够富集各种金属,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机污染,促进氮和磷的转化。近年来苯胺污染的严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主要从形态、营养生长和生理学等方面研究了苯胺对浮萍的毒理学效应。研究初步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在实验期间,对照组和实验组浮萍叶状体数量均随着实验时间的持续而呈现增加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含苯胺的实验组对浮萍叶状体的数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且抑制程度与苯胺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2.苯胺能够加速浮萍的叶状体变黄。实验结束时,浮萍叶状体变黄的数量占总叶状体数量的比值和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增加。而且变黄叶状体的比例的值与苯胺浓度呈正相关。3.苯胺能够显著的影响浮萍叶面积和根的长度,且苯胺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4.浮萍的干重和鲜重随着苯胺浓度的升高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苯胺对浮萍的生长指标起到显著性抑制作用,而且二者呈负相关。5.苯胺处理24小时后,当其浓度≥0.4gl-1时对浮萍叶绿素a和b的含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低于0.4gl-1时,苯胺对叶绿素a和b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苯胺对浮萍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6.暴露于苯胺环境72小时和168小时后,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而且增加幅度与苯胺浓度成正相关,表明苯胺对浮萍的伤害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7.暴露于苯胺环境下,浮萍体内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与暴露时间和苯胺浓度都有一定关系。当苯胺浓度≥1gl-1时,浮萍CAT活性都受到显著抑制;当苯胺浓度在0.1-0.4gl-1时,仅处理72小时后浮萍POD活性升高,而当苯胺浓度>0.4gl-1时POD活性下降;当苯胺浓度介于0.4-0.8gl-1时,浮萍SOD活性显著上升,超过0.8gl-1时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浮萍抗氧化酶系统在苯胺作用下具有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8.苯胺对水体的pH值无显著影响,表明苯胺不是通过改变水体的pH值从而对浮萍间接地产生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浮萍营养生长过程中的许多形态学参数对苯胺的敏感性很强,可以应用于水体中苯胺污染物的环境指示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