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国家起源的思想。他认为,私有制是阶级起源的主要根源,国家是阶级冲突的产物。二是关于国家本质的思想。他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是作为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机关也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三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尚存在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为此,他探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四是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国家作为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机关最终要回归社会,即消亡于社会自治。为此,他分析了国家消亡的根据,并且提出了只能留待将来的实践来回答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职能的基本原则。批判继承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源头。阶级斗争学说最早产生于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他们承认社会当中存在着阶级斗争,但是不承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存在阶级斗争。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并且提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具有过渡性质的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既是经济范畴,也是社会政治范畴。马克思并未彻底否定以卢梭为代表的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念,没有否认国家的公共性;而是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国家观中的合理因素,实现了国家理论的创新,即揭示了从国家是社会的工具到阶级的工具的本质,实现了从社会契约论到阶级本质论的飞跃。此外,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才是人民主权的真正实现。在马克思之前,主流的国家思想是一种理性的国家论,代表人物有费希特、黑格尔等,马克思通过对他们国家思想的扬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论以及国家由支配人的政治统治机器最终转变为管理生产的机关。实现了从理性国家论到国家消亡论的飞跃。综观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发展过程,论文认为,这一理论体系存在这样一个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的逻辑,即它以马克思早期思想肯定资本主义的人的政治自由为逻辑起点,进而发现这只不过是人的政治异化,因而扬弃人的政治异化、获得人类全面自由为理论发展的逻辑终点。具体来看,即马克思早期肯定和接受了黑格尔等人的理性国家观,通过考察研究资本主义现实后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自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法国大革命确立的人权观念只是私有者的权利游戏,要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就要打破人的政治异化,因而提出用无产阶级的人类解放超越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此后,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研究都是在论证实现人类解放的条件和可能性,撇开各种理论研究的枝蔓,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其思维形成上可以抽绎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逻辑,其中心线索是人和人类的自由的发展。论文最后总结出马克思国家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具有批判传承性。它是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继承、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国家观点的批判继承、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国家观的批判继承以及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国家观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二是实践驱动性。马克思工作生活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这里主要是来自《莱茵报》时期的现实问题、西欧1848年革命的推动以及排除各种机会主义理论对欧洲和德国工人运动的干扰的需要等。三是理想导引性,建立一个没有作为镇压机器的国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类真正得到自由和解放的社会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