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渡河流域金成矿带韭菜坪金矿床位于鲜水河、龙门山与攀西裂谷三叉交会处,属于前震旦系康定杂岩中金矿床,赋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和花岗闪长岩,是大渡河金矿带中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的代表之一。矿床规模小型,具有较大远景。在地质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韭菜坪金矿床既发育有石英脉型金矿体,也有蚀变岩型金矿体。据初步观察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以下关系:矿床具有水平分带,即沿成矿的主构造带以蚀变岩型为主,远离主构造带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具有垂直分带,即内有石英脉型金矿,外有蚀变岩型金矿;走向上的分带,即矿体的一段为石英脉型金矿,另一段为蚀变岩型金矿或以复合关系产出。为了弄清两种具有相似成矿环境的矿体各自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进而探讨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该区域内的找矿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选择了韭菜坪金矿床进行了系统地矿床学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镜下研究,矿体及围岩成矿元素测试分析,赋矿围岩及石英、黄铁矿等单矿物的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测试分析、石英ESR等方法对该矿床的系统综合研究,对韭菜坪矿床的成矿过程有了客观深入的理解:(1)韭菜坪金矿床矿石矿物成分均较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2)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黄铁矿、石英单矿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平缓的右倾曲线且具有Eu负异常、Ce极弱异常的特征,表明韭菜坪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的物理化学可能是相对还原性的环境,暗示了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属于中低温热液流体。另一方面,韭菜坪成矿期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相当,均集中分布于160℃~180℃,属于中低温热液流体;(3)韭菜坪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δ34S值在2.5附近,组成较为稳定且均一化程度较高,与幔源硫较为接近,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地幔硫的特征;(4)通过石英活化ESR测年方法,测得韭菜坪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7~13Ma,该时期对应于青藏高原后碰撞期(25~0Ma),表明韭菜坪金矿床属于后碰撞期剪切作用为主所形成时期的造山型金矿床;(5)两类矿化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断裂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蚀变岩型主要受控于高级别的缓倾角断裂带,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往往产于主干断裂中;石英脉型矿化主要受控于低级别陡倾角断裂带,以张性或张扭性为主,往往产于伴生或派生的小规模次级构造中。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控制着不同类型的金矿,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金矿特征的研究,进一步研究控矿构造的性质,进而可以预测隐伏控矿构造和可能赋存的金矿床。综上所述,韭菜坪金矿床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属于同一成因,由于构造条件和成矿作用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矿体形式。其成矿时代一致均为喜山期,成矿温度低,受韧-脆性剪切滑脱带控制。该矿床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后碰撞晚期剪切作用所形成的造山型金矿,且处于造山型金矿的中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