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作者采用截线法对千岛湖20个岛屿上的鸟类和40个岛屿上的蜥蜴类进行调查,结合植物种类调查数据、文献资料查阅所得的鸟类和蜥蜴类物种生活史特征(包括体长、分布区面积、生境专属性和最小分布岛屿面积)数据,以及GIS技术提取的栖息地景观参数,使用“BINMATNEST(binary matrix nestedness temperature calculator)”软件和Spearman序列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这两类群群落的嵌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栖息地特征和物种生活史特征在嵌套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鸟类和蜥蜴类间、雀形目鸟类和非雀形目鸟类间的嵌套结构差异及其成因。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鸟类群落整体上呈现显著嵌套的分布格局,其中栖息地特征中的岛屿面积和植物丰富度,物种生活史特征中的体长、生境专属性和最小分布岛屿面积与嵌套序列相关性显著。其中雀形目鸟类具有更为显著的嵌套格局,且与栖息地特征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非雀形目鸟类。进一步分析大陆、岛屿物种面积关系曲线显示岛屿鸟类发生了选择性灭绝。(2)岛屿蜥蜴类群落整体上呈现显著的嵌套格局,但是仅有栖息地特征中的岛屿面积和物种生活史特征中的最小分布岛屿面积与其嵌套格局显著相关。(3)比较鸟类和蜥蜴类嵌套格局发现,蜥蜴类群落显示出一种更为显著的嵌套格局,这可能是由于鸟类较强的迁移能力弱化了选择性灭绝对嵌套格局的贡献。同时,两类群岛屿利用的空间尺度差异亦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影响鸟类和蜥蜴类嵌套结构的因素中,栖息地特征和物种生活史特征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表明嵌套格局应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在千岛湖地区的动物保护实践中,我们认为应首先保护那些面积较大、植物丰富度较高的岛屿和那些面积需求较大的物种。此外,在鸟类保护中还应关注那些生境专属性较高的物种。其中对非雀形目鸟类而言,那些隔离度较低的组合岛亦应纳入保护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