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认知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一名普通话儿童Y12月——30月语言发展的日记记录为语料基础,探讨普通话儿童在空间范畴表达方面表现出来的规律。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有五章。第一章简要概述了儿童语言研究的几种主要理论,重点介绍了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间范畴发展方面的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前语言阶段空间认知概念的发展决定着语言空间语词的发展,这种倾向致力于研究不同民族儿童语言空间范畴习得之间的共性;二是认为不同民族语言对空间概念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影响本民族儿童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语言习得,这种倾向致力于研究不同民族儿童语言空间范畴习得之间的个性。第二章探讨了空间介词的发展,建立了空间介词的语形发展顺序,总结了空间介词语义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并认为儿童空间介词的语形发展顺序不仅受到空间概念认知顺序的影响,也受到所习得语言状况的影响,空间介词语义发展遵循原型义项早于边缘义项、内在参考框架早于相对参考框架和绝对参考框架、语言范畴早于语言形式的规律。第三章探讨了趋向动词的发展,立足于Tamly的运动事件表达的语言类型,建立了22个趋向动词在汉语中的动词框架和卫星框架表达发展的倾向性序列,并认为这一发展的倾向性序列也是受到儿童认知机制发展、汉语运动事件表达的影响;趋向动词的语义发展表现出自我参照早于他人参照,客观参照早于主观参照的特点。第四章探讨了82个空间动词的发展,在对它们句法结构和语义发展进行描写的基础上,讨论了儿童母语习得和语法化的关系问题和“动词孤岛假说”问题,并认为儿童母语习得跟语言系统的语法化顺序有平行之处,但并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针对“动词孤岛假说”,我们认为普通话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并不是以单个动词为基础的,而是在词类范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这种抽象性跟成人语言的抽象性不同,并不能进行完全自由地语言单位的替换。第五章探讨了“在、有、是”字句的发展,认为在三种句式的语义发展方面,都受到儿童认知机制发展的影响,在语言表达方面受到汉语表达特点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空间认知机制和本民族语言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对空间认知有过滤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对早期空间认知有不同方面特征的强化和突出作用,这种过滤作用在前语言阶段就已经在影响儿童的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