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三江南段"三联式"数字找矿示范研究"课题报告基础上,对其中成矿多样性问题及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深入,是对"三联式"成矿预测理论当中的某些地质科学问题及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思考.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由第一章绪论组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成矿多样性科学归属、成矿多样性分析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成矿多样性研究目标的选择、区域成矿多样性研究的可能途径、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由第二、三两章组成,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喜山期富碱斑岩特征,在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由第四、五两章组成,该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着科学研究起源于认知→分类→研究→总结规律→指导实践的一般步骤,本文将成矿多样性研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即成矿多样性表现形式和成矿多样性分析.其中,第一个阶段(第四章)是对区域成矿多样性的一种认知、分类过程.在以综合前人认识为主、野外调查认识为辅的前提下,本着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服务的宗旨,将研究区喜山期富碱斑岩相关矿产成矿多样性表现形式总结为:区域矿产类型多样性、矿产分布多样性、矿床成因类型多样性、矿床工业类型多样性、成矿环境多样性.第四部分由第六章组成,是本文研究另一个重点.从当前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体系分析入手,指出当前定量评价方法体系的不足,立足于当前成矿思维向系统分析方向发展的趋势,提出并构建了一个基于系统结构模型的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对系统结构模型内部层内和层间不同控矿因素对预测成矿对象控制的权重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权重确定的计算公式.结合区域成矿多样性分析成果,对研究区内的控矿因素和标志进行了层次划分,并分别计算了不同层次内部及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的权重,在控矿因素权重调整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不同成矿单元的成矿有利度进行计算,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阈值,圈定了不同层次的成矿远景区("5P",中的前"3P").结合野外调查及已有找矿勘探成果对圈定的成矿远景区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了本次定量评价系统结构模型构建过程中人为干扰因素过强的不合理现象,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进一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