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内蒙古退化典型草原1983年围封,1996年围封和未围封样地大型土壤动物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进行调查,主要采用手检法和陷阱法,分析了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时序动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围封及围封年限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378只,隶属于2门5纲8目34科,共47类。不同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围封后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得到显著恢复,但恢复效果与围封年限不呈线性关系,个体数、物种丰度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均为1996年围封样地大于1983年围封样地;(3)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垂直群落组成不同,但都具有表聚特征。(4)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各样地最高值出现在7月;(5)不同封育年限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不同类群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含水量和有机质。(6)本研究三个样地共采集地表节肢动物14732只,隶属于2纲,9目,81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蚁科和步甲科成虫2类,不同封育年限样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个体数1983年围封样地最多,类群数1996年围封样地最多,多样性指数1996年围封样地最高,均匀度指数1983年围封样地最高,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7)不同样地的功能群组成不同。个体数为植食性、腐食性1996年围封样地最多,杂食性、肉食性1983年围封样地最多;类群数为植食性、腐食性、杂食性1983年围封样地、1996年围封样地相同,多于放牧样地,肉食性1996年围封样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