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席夫碱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5个稀土配合物,并对其中32个稀土配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表征。研究了配体结构和中心金属对双-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与席夫碱稳定的二价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以及反应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中一些配合物对内酯开环聚合、胺与碳化二亚胺的胍化反应的催化行为。主要结果如下:1.三齿席夫碱配体3,5-Bu2t-2-(OH)-C6H2CH=N-8-C9H6N (HL1)与Ln[N(TMS)2]3的交换反应,合成了5个双-(三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L21LnN(TMS)2 (Ln = Yb(1), Y(2), Eu (3), Nd (4), La (5))。发现反应物投料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溶剂以及加料方式等都对双-(三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的合成有很大影响。这些配合物都经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从单晶结构中发现随着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喹啉环氮的邻位氢原子与硅胺基团的距离逐渐变小,特别是对于离子半径较小的稀土金属Yb和Y,它们的距离已经小于氮原子和氢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表明可能存在Ln-C-H-N的四元环结构。对抗磁性的配合物2和5还进行了核磁表征,研究了液态时的结构,核磁表明也可能存在上述的四元环结构,与固态结构是相吻合的。2.双齿席夫碱配体3,5-Bu2t-2-(OH)-C6H2CH=N-2,6-Pr2i-C6H3 (HL2)与Ln[N(TMS)2]3的交换反应,合成了4个双-(双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L22LnN(TMS)2 (Ln = Yb (6), Y (7), Nd (8), La (9))。同样发现反应物投料比例对双-(双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的合成有重要影响。这些配合物都经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并对抗磁性的配合物7和9进行了核磁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这些配合物均是无配位溶剂的单分子结构,中心金属的配位数为5,这是非常少见的配位数较低的席夫碱稀土胺化物。并且发现也可以通过双-席夫碱稀土单氯化物和NaN(TMS)2的复分解反应来合成配合物7,即席夫碱配体HL2与NaH反应合成钠盐NaL2,然后再用两当量的该钠盐与YCl3反应合成双席夫碱稀土单氯化物L22Y(THF)Cl (10),最后用配合物10和NaN(TMS)2反应得到目标配合物7。3.位阻较小的双齿席夫碱配体3,5-Bu2t-2-(OH)-C6H2CH=N-2,6-Me2-C6H3 (HL3)与Ln[N(TMS)2]3的交换反应,合成了2个双-(双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L23LnN(TMS)2 (Ln = Yb (11), Y (12))和2个均配型稀土配合物L33Ln (Ln =Nd (13), La (14)。发现不仅反应物投料比例对双-(双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的合成有影响,而且中心稀土的离子半径也对其有影响。4.尝试了三齿席夫碱配体C4H4NCH=N-2-MeO-C6H4 (HL4)与Y[N(SiMe3)2]3的胺消除反应,即使降低反应物投料比例也得到了均配型配合物L34Y (15)。较大位阻的三齿席夫碱配体C4H4NCH=N-2-PPh2-C6H4 (HL5)与Yb[N(SiMe3)2]3的胺消除反应,仍然生成均配型配合物L35Yb (16),这可能是边臂磷原子不配位致使位阻变小的缘故。另外也尝试了β-酮亚胺类型的双齿席夫碱配体CH3COCH=C(Me)NH-2,6-Pr2i-C6H3 (HL6)与Ln[N(TMS)2]3的交换反应,因溶解性的缘故未能得到任何可以表征的配合物。而用CH3COCH=C(Me)NHPh (HL7)配体与Ln[N(TMS)2]3的交换反应得到的是配体桥联的均配型双核配合物[L27Ln(μ-η2-L7)]2 (Ln = Y (17);Nd (18);La (19))。也尝试通过合成该配体稳定的稀土氯化物与NaN(TMS)2的反应来合成稀土胺化物,但是在合成氯化物时得到的也是与上述结构一致的配合物17、18、19,对于离子半径较小的稀土Y来说,也有双-(β-酮亚胺)稀土单氯化物[L7Y(μ-η2-L7)Cl]2 (20)的生成,推测可能是一个混合体系。5.对上述合成的一系列双-(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1-9, 11-12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配体结构和中心金属对双-(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对于稀土离子半径较小的Yb和Y的胺化物1和2,容易发生分子内喹啉环邻位C-H键的活化,生成结构新颖的含有新配体L1[O, O, N]3-的配合物21和22;对于稀土离子半径较大的Nd的胺化物4,则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才可以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生成配合物23;然而,对于稀土离子半径最大的La的胺化物5来说,即使加热到70℃,延长反应时间到10天,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对于双齿配体稳定的胺化物6-9和11-12很稳定,即使加热到80℃,也没有胺基迁移到C=N双键上的现象,也没有发生C-H键的活化反应。并对稀土胺化物参与的分子间的C-H键活化做了初步尝试,胺化物2和5分别与邻甲基吡啶反应,生成配合物23和24。6.研究了双-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1-5, 7, 12催化胺与碳化二亚胺的胍化反应。结果表明配体结构对催化活性影响不明显,而中心金属对其影响较大。同时也对该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尝试了双-(三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2催化ε-己内酯、L-丙交酯的聚合反应,发现它的催化活性较高,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对于L-丙交酯的聚合可能是活性聚合体系。7.研究了三齿席夫碱配体HL1与Ln[N(SiMe3)2]2(THF)2的交换反应。发现对于氧化还原能力较弱的稀土金属Eu,生成二价稀土配合物L21Eu(THF)2 (26);而对于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的稀土金属Yb和Sm,则不能合成相应的二价稀土配合物,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稀土配合物21与27,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推测。8.研究了三齿席夫碱配体3,5-Bu2t-2-(OH)-C6H2CH=N-2-C5H4N (HL9)与Ln[N(SiMe3)2]2(THF)2 (Ln = Yb, Sm)的交换反应。发现该配体也不能稳定相应的二价稀土配合物,而是容易发生席夫碱配体中C=N双键的还原偶联反应,分别生成双核稀土配合物28与29,并对形成机理进行了推测。9.研究了双齿席夫碱配体HL2与Ln[N(SiMe3)2]2(THF)2的交换反应。对于氧化还原能力较弱的稀土金属Eu和Yb,生成二价稀土配合物L22Ln(THF)2 (Ln = Eu (30), Yb (31));而对于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的稀土金属Sm,则生成双-(双齿席夫碱)稀土单胺化物(32),并对形成原因做了合理的解释。10.研究了双齿席夫碱配体HL3与Ln[N(SiMe3)2]2(THF)2的交换反应。对于氧化还原能力较弱的稀土金属Eu和Yb,生成二价稀土配合物L23Ln(THF)2 (Ln = Eu (33), Yb (34));而对于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的稀土金属Sm,则未能得到可测的晶体,但初步判断也不是二价的配合物。同时,也对配合物33活化小分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发现它与O2反应,生成比较少见的过氧桥稀土配合物[L23Eu(THF)]2(μ-η2:η2-O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