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为了满足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与跨国企业合资合作,更快地从国外学到和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战略,主动开放市场,引进外方技术,同时,中国政府制定了汽车产业政策,并且设置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以保证民族汽车工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二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缺乏技术引进的限制条款,引进的往往是外方即将淘汰的旧技术和设备,且在合资企业的日常运作中,技术都被严格地控制在外方的管理职权范围内,中方没有真正得到跨国厂商的专有技术所有权,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并且外方想方设法从其他渠道转移利润,例如,零部件的配套采购由其母国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从母国直接进口,收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等。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政策限制逐渐放开,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控制权成为外方争夺的主要目标。至此,通过合资,中国己经让出了市场,但不仅没有获得核心技术,而且连最后的博弈筹码,即销售渠道也正在遭受外方的威胁。
本文将根据当前汽车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对于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管理、采购和销售等的控制情况,分析中方的地位。然后以娃哈哈、达能合资事件为例来分析形成现在的局面的原因;以上汽通用五菱合资企业为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最后为提高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地位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为更好的吸引和利用外资,实现中方利益的最大化需要的资源保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