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的相关茧质性状是蚕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经济特性,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我们利用两个茧丝经济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的家蚕品种:箐松和兰10做亲本获得回交群体(BC1)去研究家蚕的相关QTLs。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通过BC1回交群体构建了一个包含筛选到的87个STS多态,28个SSR多态和10个SNP多态的家蚕连锁群。我们构建的家蚕连锁群总共包含125个分子标记,总共遗传距离为1602.2cM,包含了家蚕所有28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共检测到了与家蚕茧丝质性状相关的丝长、全茧量、蛹重、丝重和茧层率重要经济性状的8个QTLs,检测到的8个QTLs分布于家蚕整个连锁群的三个染色体上(染色体1,14和23)。其中有5个QTLs是位于家蚕的第一条染色体上面,而且它们的LOD值普遍较大,并且其中三个QTLs的位置位于第一条染色体的相同两个标记之间。本次实验对家蚕中控制产丝的相关基因的图位克隆打下了基础。相比较前人利用AFLP、RAPD等分子标记对家蚕茧质性状QTLs的定位,本次实验采用SSR、STS和SNP标记,在实验数据的重复性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上面均优于以往。这些结论和Zhan等[77]相比,首先,检测到的QTLs位点都是主要分布在1和23两条染色体上。其次,在第一条染色体上的LOD值均较大。所有这些结果和比较都显示在第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家蚕茧质性状的QTL位点。虽然建立起来了家蚕的28个连锁图谱,但是有些连锁群的标记密度不够,导致了可能存在的一些QTL位点并为被扫描出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被筛选更多的SSR、STS等标记,来完善连锁图,并且让其更好的来指导蚕业生产。相信本次试验的相关结果对后续的位点克隆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技术提高家蚕的相关茧质经济性状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