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事件的多发期,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日剧增,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回顾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行为可以发现,所有工作和研究的重点几乎都搁置在灾害发生后如何快速、有效实施外部救援上,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对于灾前预防和灾后救援的关注。灾害应急管理不仅是政府的应急反应,更应该是灾民的应急反应。灾民是应急管理的受众主体,其灾时的状态极大的影响应急救灾的效果,过度的恐惧心理会使得灾民认知能力下降、行为能力受挫,从而导致会造成个体的异常行为,而灾民冷静的心理反应可以降低个体恐慌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避灾逃生行为,有利于提升灾民应急能力,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目前虽然有个别学者开始对灾害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往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研究不足,系统性不强,特别是对于灾害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极为缺乏。本文研究可以为进行灾民进行实时性救援提供依据,为政府制定应急管理政策提供建议,以其最大程度的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本文从实时性止损角度出发,以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灾民个体心理行为规律为应急管理研究的着力点,重点分析灾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首先对突发自然灾害概念、特点及我国突发灾害应急实践进行了总结概括,然后利用环境应激理论、动机与需要理论、风险认知理论及群体心理行为等相关的理论,提出了突发情境下灾民恐慌行为理论框架,具体分析了灾民恐慌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并根据恐慌程度等维度对灾民个体行为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理论分析,提炼出了灾民恐慌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控制感、灾害事件的持续性、社会支持等因素显著影响灾时个体行为。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优化个体行为选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