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基增强系统(SBAS)可以显著增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广域范围内用户的精度、完好性等导航服务性能,而星基增强系统的差分信息、完好性信息和基本导航观测信息等,最终都会集中于机载端进行显示和处理,而对于完好性的增强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紧紧围绕利用星基增强系统对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完好性性能增强的机载端完好性监测算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及系统特点作出了具体说明,给出了建设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基增强系统必要性的建议以及指出了建设发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所能带来的优势。2.探讨和研究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中各主要误差源对信号的影响,对各主要误差源的校正模型及相关算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重点研究了格网模型对电离层延迟误差的校正,并对格网点延迟值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优化,由导航电文和观测数据仿真证明了格网电离层模型可以很好的削弱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并且选取格网点附近经纬度间隔为10~??10~?格网内的穿透点垂直延迟值数据计算的格网点垂直延迟值对电离层延迟值的改正结果更接近真实延迟值。3.介绍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的完好性增强技术,重点研究和仿真分析了UDRE、RURA和GIVE三个完好性关键参数的算法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UDRE、RURA和GIVE的误差值满足机载端应用到在航直到终端进近的导航过程中,而格网点的GIVE仿真值大都没有达到理想值,主要原因是选择的全国监测站数量较少且分布范围并没有达到很好的覆盖性能,使得格网点电离层延迟计算量不够精准造成的。4.阐述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的机载端完好性监测逻辑处理方法,重点研究了机载用户定位域完好性确定方法的计算方法,并依照相关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证明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提供的导航服务性能在中国大陆区域内具备向单频用户提供APV-I飞行阶段的完好性导航能力,但对于II类等更高级别的精密着陆服务该系统的保护级还没有到达民航要求,尚不能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