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制作新型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s),在体外三维流动性微环境中,探讨细胞因子PQQ单独和联合bFGF对SD大鼠雪旺细胞(Schwanncell,SCs)的增殖作用,并对比其与传统细胞培养平台的异同。方法:(1)提取3-5天SD大鼠乳鼠坐骨神经,解剖显微镜下剥除神经外膜和纤维膜,双酶消化法提取雪旺细胞并进行培养和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计数,应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技术行雪旺细胞鉴定;(2)设计和制作了两种微流控芯片,并分别对其可用性进行测定和检验;(3)将提纯后培养的第3代雪旺细胞与胶原混合后置于单通道微流控芯片内,微量泵内加入PQQ生物因子,观察1周后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计算其增殖率,与二维环境下普通培养进行比较。(4)将提纯后培养的第3代雪旺细胞与胶原混合后置于11通道浓度梯度微流控芯片内,芯片入口端同时泵入PQQ和bFGF生物因子,分别记录1、2、3、4周时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计算其增殖率,并与二维环境下普通培养进行比较。结果:(1)从3-5天SD大鼠中提取的雪旺细胞,提纯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倒置显微镜下雪旺细胞为双极长梭形,呈尖对尖或并排排列,细胞较多时亦可聚集成簇,胞核为卵圆形,纯度可达95%以上,S-100免疫组化荧光染色鉴定证明为大鼠雪旺细胞;(2)制作的微流控芯片密闭性良好,浓度值经检测后与理论值基本相符,可以被应用于细胞因子筛选实验;(3)PQQ单独促进雪旺细胞增殖时,在100nmol/L PQQ组具有最大细胞数量;(4)PQQ联合bFGF促进雪旺细胞增殖时在30ng/mlPQQ和7ng/ml bFGF具有最大增殖效应。结论:一定浓度的PQQ可促进大鼠雪旺细胞增殖,但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增殖;一定浓度组合的PQQ和bFGF对大鼠雪旺细胞可协同产生最大的增殖效应;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和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WBC、血沉和C反应蛋白差异,收集患者关节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试验。结合患者自身病况综合考虑,最终有10例患者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有4例患者采用关节清创并置管冲洗术治疗,有20例患者采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其余8例患者采用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全部患者均完成了3-6个月的中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表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回顾性临床试验共纳入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感染患者42例,按照Conventry感染分期标准进行分类,其中I期感染感染患者24例,占所有感染患者的比例为57.14%;II期感染感染患者13例,占所有感染患者的比例为30.95%;III期感染感染患者5例,占所有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1.91%。以上病例中,有一半以上患者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表现,患者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7.320.21)℃,治疗后查体平均体温为(36.50.19)℃,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WBC为(7.710.27)×109,治疗后为(7.620.34)×109,治疗前后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时血沉为(58.334.34)mm/h,其中仅有5例患者为正常,余患者均超过正常值,治疗后为(10.763.11)mm/h,治疗前后血沉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平均C反应蛋白为(75.211.98)mg/L,其中仅有4例患者为正常,余患者均超过正常值,治疗后降为(6.021.01)mg/L,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腔液穿刺菌培养试验,检出17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阳性患者,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阳性患者,3例表皮葡萄球菌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阳性患者,和1例绿脓杆菌感染阳性患者,合计24例穿刺液菌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率为57.14%。其余患者穿刺液菌培养结果为阴性。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一期关节清创并置管冲洗术和二期翻修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感染患者均获得治愈,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5.632.83)分,(81.123.13)分和(89.453.99)分,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8例患者采用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有6例患者获得治愈,另2例患者复发后联合应用利福平和其他抗生素治疗也获得痊愈,但全部患者患侧关节功能均丧失。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感染患者的治疗,应依据患者的自身实际患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和处理,二期翻修手术是治疗经保守方法治疗无效患者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