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颅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利弊,均有一定的复发率,对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且目前尚无指南推荐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文通过总结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从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l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PBC治疗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记录及随访(采用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记录PBC术后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所收集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总计纳入75例接受PBC治疗的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治愈69例(92%),其中即刻治愈65例,延迟治愈4例,延迟治愈的患者中分别有3例患者发生在一周内和1例患者发生在两周内。显效1例,此例患者卵圆孔存在变异,术中穿刺困难,球囊导管位置不理想,导致PBC术中球囊形态呈现类梨型且术中球囊破裂2次。有效3例,均合并有动脉硬化疾病,其中1例患者接受过两次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和一次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rhizotomy,PRR)治疗,1例患者接受过PRR治疗和局部封闭术治疗,另1例患者接受过局部封闭术治疗。无效2例,都曾接受过多次PRR治疗。PBC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可达97.33%。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此例患者听神经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曾开颅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半年内未再出现疼痛发作,半年后患者出现和术前性质及程度相同的疼痛,随后行PRR治疗无效,此次接受PBC治疗后再次复发,为缓解疼痛,开颅行三叉神经部分离断术,疼痛得到缓解,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程、侧别、疼痛分布部位、既往治疗情况与PBC术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球囊形态与PBC术后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429,P<0.001)。2.75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PBC治疗术后有65例(86.7%)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其中中度面部麻木的患者53例。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面部麻木情况明显改善或良好耐受。对接受PBC治疗的75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面部麻木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结果显示,PBC术后3个月时,无面部麻木和中度面部麻木患者总人数达67例(89.3%),面部麻木,轻度不适6例,面部麻木,重度不适2例;PBC术后6个月时,无面部麻木和中度面部麻木患者总人数达72例(96%),面部麻木,轻度不适3例,面部麻木,重度不适0例。有42例(56%)患者出现三叉神经抑制反射,其中有2例患者于PBC术中出现一过性心脏停搏,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前常规应用阿托品可减少三叉神经抑制反射的发生。PBC术后出现单纯疱疹的患者有18例(24%),使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遗留后遗症。PBC术后出现咀嚼肌无力的患者有29例(38.7%),于术后6-8个月可逐渐恢复。PBC术后出现复视的患者4例,均于术后两周内恢复至术前视力水平。有5例患者于PBC术后出现角膜反射减退,给予滴眼液等对症处理后,1月内逐渐恢复正常。PBC治疗围术期出现的面部肿胀、头痛等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在1到2周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致死、致残并发症的发生。7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是37.61±16.54分钟和4.65±1.45天。结论C-臂引导下PBC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