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词语借用中吸收规模、同化方式、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异同,以发现汉英外来词吸收的一些规律。论文首先从语音、语义和词形等方面探讨了汉语和英语中的外来词术语概念的差异和名实问题,并将汉语中的外来词分为纯音译词、音译加类义、混合词、仿译词和借形词五类;将英语中的外来词分为直接借用、混合词、仿译词和语义借用四类。其次,从语音、拼写、语义和语法四个方面梳理和比较了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在驯化方式上的异同及其对目的语的影响。再次,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自身的对比和对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吸收历史的考察,我们认为引起汉英外来词吸收差异的原因主要有语言和非语言两大方面。非语言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决定了语言接触的深度和借贷的方向,是引起汉英外来词吸收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在考察两种语言的外来词吸收能力时发现吸收方式的不同是导致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数量相差悬殊的最直接的原因。英语是以音译为主的直接的词汇借用,而汉语在吸收外语词汇,特别是现代的各专业领域和科技术语时,新词少、新语多,意译是最主要的吸收方式。对《心理学大辞典》中记录的外来术语所做的统计也证明了这一观点。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吸收的方式和数量,是造成汉英外来词吸收能力差异的内在主要原因;英汉外来词吸收能力的高低,不能只看数量的多少,还要看吸收的“质”。在此基础上,拟提出了外来词在日常词汇中的地位、使用频率和能产性三个“质”的比较标准。认为从汉语“外来词”数量少而得出汉字落后、中国人盲目自大、排外和保守的结论是片面和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和吸收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