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分为学校外的教育和学校内的教育,在人类社会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外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除正规学校系统外的其他各社会团体所组织进行的教育、民间教育等等[1]。费孝通先生曾这样说:“婚姻并不止是生物的交配,它还是文化的交流。”所以教育离不开民族民间文化的土壤,作为人生过渡礼仪的满族婚礼仪式教育是一种随境式教育,是满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信仰力量的源泉,对人们的观念、行为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民族民间文化渗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缺少民族文化内涵的学校教育,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在于其过于偏重传授科学知识,追求高分,因此单纯的学校场域的显性教育不能保证个体良好的社会化发展,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场域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是在现实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本文需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满族婚礼仪式的现状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深入了解,通过亲自进入研究现场,亲身体验,体会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的满族婚礼仪式从“订婚——婚礼现场——婚后活动”完整的流程,观察新人、家长及亲属、儿童等婚礼仪式参与者的活动与感受,并用手机拍摄照片记录下来,从而获取与论文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来分析满族婚礼仪式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角色定位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考虑到数据的深刻性与操作的可行性,访谈会采取直接访谈、单独进行,如果时间允许会进行重复性访谈,并通过录音笔、手机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深入挖掘现象背后隐藏的信息。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别是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范杰内普的仪式过程理论、仪式功能理论、教育功能理论,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解释满族婚礼仪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第三部分:伊通满族自治县S镇的基本情况及满族婚礼仪式的历史变迁进程,并对调研地的一场满族婚礼仪式进行描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满族婚礼仪式折射出积极的教育功能:道德伦理教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角色定位功能。第五部分是分析现代满族婚礼仪式的教育功能发挥的挑战,重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诉求,弱化“性别刻板”印象;并基于更好发挥满族婚礼仪式的价值的建议,强化社区、家庭对教育功能发挥的影响力,创建和谐满族婚礼仪式价值观;创建满族文化和谐社会环境的发展机制,强化满族婚礼仪式民族特色;教育发展需要平衡优化,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应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