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C)是新型动物广谱抗菌剂,其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速率快,抗菌效果好,安全范围广,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牛、羊、猪、水产及禽类等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治。FFC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中属于第Ⅱ类的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极微溶于水,影响了其使用。本
【基金项目】
: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0NY-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C)是新型动物广谱抗菌剂,其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速率快,抗菌效果好,安全范围广,毒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牛、羊、猪、水产及禽类等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治。FFC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中属于第Ⅱ类的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极微溶于水,影响了其使用。本研究旨在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氟苯尼考纳米晶(Florfenicol nanocrystal,FFC-NC),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制得的FFC-NC进行物理表征及生物利用度评价。以期使氟苯尼考以纳米晶的形式发挥药效,改善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其他物理性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1.FFC-NC的研制及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FFC-NC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液的粒径大小作为筛选的主要参数对6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得出,FFC-NC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2,泊洛沙姆188的浓度为5‰,匀浆速度和时间分别为7000 r/min和5 min,匀质压力和次数分别为300 bar和3次。利用最佳条件制备得到的FFC-NC平均粒径为226.1±11.3 nm,多分散系数(PDI)平均值为0.29±0.03。FFC-NC的粒径分布在141.8~243.0 nm范围内,表明其粒径分布范围窄。2.FFC-NC的理化性质表征对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FFC-NC进行包括扫描电镜观察(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 detection,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在内的物理表征评价,并对纳米晶的溶解度和溶出度进行测定。SEM结果显示,制备的FFC-NC形态为不规则球体,粒径分布均一;FTIR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FFC与泊洛沙姆188未发生化学作用,氟苯尼考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由XRD和DSC结果可知,FFC-NC的晶型结构发生了改变。FFC-NC的溶解度为3.156±0.097 mg/m L,是原粉溶解度的2.5倍。溶出度试验结果显示,FFC-NC在10 min时累积溶出度达到100.17%,FFC的累积溶出度为78.57%。电位测定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混悬液的稳定性好。3.FFC-NC的生物利用度评价采用交叉试验法对FFC和FFC-NC在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对给药后的鸡在不同时间点通过翅下静脉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血浆中FFC的含量。利用DAS 2.0处理数据,Graph Pad Prism 8.0绘制药时曲线,IBM SPSS Statistics 25.0分析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图基线平稳,血浆峰与氟苯尼考峰完全分离。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测定要求,重复性好,适用于鸡血浆中FFC含量的测定。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与FFC组相比,FFC-NC组的达峰时间Tmax为(0.875±0.137)h,峰时缩短,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和峰浓度Cmax分别为(23.957±2.338)μg/m L·h和(8.249±0.713)μg/m L,FFC-NC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FFC组的3.6倍。结果表明,FFC-NC的药动学特征较FFC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FFC-NC粒径小且分布范围窄。物理表征结果显示,FFC-NC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将FFC制备成纳米晶,其溶解性能得到提升,生物利用度得到改善。本研究突破了FFC-NC的传统制备技术,为FFC的增溶提供了新思路,对于FFC的兽医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河川径流是寒旱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其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探讨河川径流的变化特征、控制因子并对其未来变化进行预测,可为寒旱区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玛纳斯河源区为研究区,利用实测径流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大气环流等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小波相干等方法研
枯落物是连接植物–土壤复合体的重要“纽带”,其分解是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退耕地土壤碳氮循环及土壤生物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枯落物分解对退耕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阶段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枯落物分解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枯落物分解特征,同时分析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0–10cm,10–20cm)碳氮组分及酶活
水文干旱通常表现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亏缺,与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密切相关。研究东北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及其与气象干旱间的响应关系,对区域防旱、水资源管理及生活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概率函数模拟并优选大赉、扶余、哈尔滨和佳木斯4个水文站各尺度月径流的最优分布,计算1、3、6、12个月尺度的水文干旱指数SRI,以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进而分析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5
在线用户行为的挖掘和建模,是社会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热点。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在线用户行为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相似性使得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得以浮现。由于在不同研究中,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考量有所差别,因此用户行为相似性计算方法的选取依具体研究情况而定,至今还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计算方法。此外,在线用户自身特征属性对其行为相似性的贡献度的研究也相对匮乏。基
泾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中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该流域水文参量的空间变化及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数量不多。本文主要采用SWAT模型模拟,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地理探测器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手段,揭示了泾河流域产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了产水量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初步阐明了该流域径流系数的多空间尺度效应。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借助泾河流域内三个水文站(庆阳、杨家坪、张家山
潜在预报因子的选取是将数据驱动的径流预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学者多聚焦于预报模型的优化与改进、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和不同预报模型、不同参数优化方式的对比分析,而对于因子优选方案的综合对比分析及其适用性的研究较少。为提取更多有效的预报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本文引入74项大气环流指数,与流域代表站点的降水、径流水文序列一同参与径流预报输入因子的优选,以相关分析法(CA)
伪狂犬病(Pes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能使多种家养及野生动物感染,猪是PRV感染后唯一存活的动物,感染猪多存在持续感染现象。我国对PR的防控,主要使用的是PRV基因缺失疫苗,取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但2011年起,不少免疫猪场出现了PR流行,后经研究证实PRV出现了新的变异,导致传统疫苗免疫效果
干旱指数是干旱监测、评价及管理的基础,开展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及干旱演变时空特征研究可为区域防旱抗旱管理提供依据。针对高寒山区数据资料短缺以及单一干旱指数难以反映干旱全部特征等问题,本文以甘肃省石羊河上游支流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与杂木河流域为例,依据1981~2017年水文气象资料构建流域SWAT水文模型。将模拟的蒸散发、土壤湿度、径流等与降雨数据相结合,运用参数化或非参数化方法构建了单变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准确计算黄土高原地区蒸散量(ET)有助于合理管理分配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近年来,基于遥感方法估算蒸散量的方法逐渐得到应用,但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作为一种高精度、适于大区域遥感估算蒸散量的有效方法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地区被广泛应用,但其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数
人脑由大量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组成,在学习、记忆、决策等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效率。传统神经网络用频率编码的模拟值来表示和计算信息,而脉冲神经网络则采用精确定时的脉冲序列编码信息。为了探究人脑的信息处理规则,脉冲神经网络拓展了传统神经网络的计算方式,增加了脉冲的时间维度,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实际应用中,脉冲神经网络的结构设置对网络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合适的网络结构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然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