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过去3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是哪些因素创造了这些奇迹,学术界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检验,在笔者看来,土地的贡献不可小觑,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具有双重属性,首先,它具有资源属性,作为经济资源的土地是一种财富增长的源泉,从历史来看,土地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作为政治资源的土地,更是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维护了政权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中央与地方博弈的杠杆;其次,土地也具有一种权利属性,作为土地权利的主体,中央与地方互有博弈,各自考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附加效应,损害到土地权利的另一主体--农民,影响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甚至出现合法性危机。
本文主要以土地政治为视角,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出现的土地流转问题,探讨中央与地方关系。土地流转产生的中国政治问题实际上是什么问题?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制度下,实际上是土地政治失衡问题,即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通过土地流转过程的博弈形成的权力失衡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做出文献梳理,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土地流转政策的演变,接着讨论变化过程中的土地政治,通过对失衡土地政治的阐释,本文试图给出一些基本的判断,并对土地政治的未来--构建和谐土地政治提出可操作性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