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并探讨其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例临床资料,并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及基因突变、治疗信息(手术及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服药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其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中原发于胃134例(47.9%),十二指肠15例(5.4%),小肠90例(32.1%),结直肠21例(7.5%),其他20例(7.1%)。术后辅助治疗183例(65.4%),新辅助治疗25例(8.9%),单纯手术治疗52例(18.2%),单纯药物治疗21例(7.5%)。手术治疗患者259例(包括新辅助),术后复发转移99例(38.2%);单纯药物治疗患者21例,进展10例(47.6%),局部稳定11例(52.4%)。随访期间内死亡患者51例,患者整体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96.1%,5年生存率为87.5%,10年生存率为59.7%。患者手术联合药物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98.1%,5年生存率为94.1%,10年生存率为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整体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转移、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切缘、血药浓度监测、服药情况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核分裂象、肿瘤复发转移、血药浓度监测均是影响其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GIST患者,其年龄、核分裂象、术后复发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药浓度监测是其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