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并探讨其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例临床资料,并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及基因突变、治疗信息(手术及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服药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其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中原发于胃134例(47.9%),十二指肠15例(5.4%),小肠90例(32.1%),结直肠21例(7.5%),其他20例(7.1%)。术后辅助治疗183例(65.4%),新辅助治疗25例(8.9%),单纯手术治疗52例(18.2%),单纯药物治疗21例(7.5%)。手术治疗患者259例(包括新辅助),术后复发转移99例(38.2%);单纯药物治疗患者21例,进展10例(47.6%),局部稳定11例(52.4%)。随访期间内死亡患者51例,患者整体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96.1%,5年生存率为87.5%,10年生存率为59.7%。患者手术联合药物生存率:3年生存率为98.1%,5年生存率为94.1%,10年生存率为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整体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转移、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切缘、血药浓度监测、服药情况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核分裂象、肿瘤复发转移、血药浓度监测均是影响其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GIST患者,其年龄、核分裂象、术后复发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药浓度监测是其保护性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家庭作业和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指导行为现状及问题,问题成因,对学生的影响和改
由于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特征尺寸越来越小,辐射环境中的粒子入射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导致集成电路越来越容易发生单粒子的翻转现象。当前航空及航天领域中电路失效
潜龙飞舞云雾中,龙潭深映水晶宫;配乾有象形无解,笑看叶公徒虚名。
本文提出了一种三层模型转换方法,将所设计的双频圆极化平面结构天线转换成新型的三维胶囊共形天线,简化了共形天线的重设计流程。所设计的天线能够适应复杂的人体环境,工作
得益于国家层面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政策,国内建筑师主动将创作视角转向乡村地区,主动展开对乡土环境的思考,表现为对新乡土建筑实践的热潮高涨。一些浙江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召开主任办公会议,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梳理今年后五个月的重点工作,对16项工作逐项进行分工,责任到人,结合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主题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