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6.5Si电工钢轧制带材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bl605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硅电工钢(Fe-6.5wt%Si合金)具有磁导率高、矫顽力小、铁损低、磁致伸缩系数几乎为零等特点,是高性能电机和变压器、低噪音低能耗电器以及高频扼流圈等设备或器件的关键材料。织构是影响电工钢磁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合适的织构有利于电工钢磁感应强度的提高和铁损的降低。对于取向电工钢,要求其沿轧制方向为强<001>织构;对于无取向电工钢,其理想织构是{100}织构。目前,商业化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尚不能生产强<001>织构取向高硅电工钢,而无取向高硅电工钢产品也不具备强{100}织构,导致带材的磁感应强度较低且铁损较大。因此,明确高硅电工钢凝固-轧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规律,以及组织和织构对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高硅电工钢带材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有效控制,是开发高性能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制备新技术的关键。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高硅电工钢{100)织构在轧制和退火过程中的遗传规律、{100}和<001>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晶界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规律、晶粒尺寸和织构对磁性能的综合作用规律。本文的结果可为高磁感、低铁损无取向和取向高硅电工钢制备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采用长轴平行于轧向方式轧制(初始{100}织构体积分数为40--49%)时,轧制织构沿γ和λ取向线演变,无a取向线织构,退火后可形成体积分数达47.3%的强{100)再结晶织构,表现出良好的{100}织构遗传特性,其原因在于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几乎没有横向晶界,轧制试样具有较低的位错密度和形变储能,有利于在退火时形成{100}再结晶织构。再结晶织构对高硅电工钢铁损的影响较小,而晶粒尺寸的影响较大;磁感应强度随{100}和<001>再结晶织构的增强而提高,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再结晶织构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平均晶粒尺寸。对于{100}织构无取向电工钢,0.2~0.4mmm厚高硅电工钢获得铁损P10/50最低值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36~615μm,大于普通硅含量电工钢的平均晶粒尺寸100~200μm。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采用长轴平行于轧向的方式轧制(97%变形量)和退火(1000℃ 1h)后的带材,经5%至40%变形量的二次冷轧和1000℃ 1h退火,所制备的试样具有强<001>再结晶织构。同时,随着二次冷轧变形量的增大,退火试样的<001>织构先增强后减弱,在变形量为30%时获得峰值。即采用合适的二次冷轧可显著增强高硅电工钢带材中的<001>织构。对于相同二次冷轧变形量(30%)的试样,随着退火温度从1000℃提高至1300℃(保温时间均为1h),<001>织构从20%增强至34%;在1300℃退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从1h延长至5h,<001>织构从34%增强至44%。其中,1300℃5h退火的高硅电工钢带材中的立方和高斯织构体积分数分别为23%和21%。根据以上结果,利用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轧制和退火过程中{100}织构的遗传特性,通过定向凝固-轧制-退火参数控制,制备了0.2~0.4mm厚的高磁感、低铁损无取向高硅电工钢带材。其中,0.2mmm厚带材退火后的最高磁感应强度B8为1.38T,最低铁损P10/50为0.5W/kg,P10/400为6.3W/kg;0.3mm厚带材退火后的最高磁感应强度B8为1.43T,最低铁损P10/50为0.6W/kg,P10/400为7.7W/kg。利用立方和高斯取向再结晶晶粒在退火过程中的形核和表面能优势,通过控制二次冷轧和退火条件,制备了0.14mm厚强<001>织构取向高硅电工钢带材,带材的最高磁感应强度B8为1.40T,最低铁损P10/50为0.4W/kg,P10/400为5.9W/kg。
其他文献
英语课堂可以使用"产出导向法"教学策略,通过输出驱动,引导人文素质教育。"产出导向法"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课堂效率,将课堂作为文化和语言社会化的实践过程,真正贯彻人
1培育无病虫壮苗1.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绿龙、双冠王、乐丰九号等。种子可选择以下处理:①干燥处理:将经过筛选的种子晾晒12~24
论述了中国加入WTO对其自身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对世界经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等的完善作用.同时,表明了中国加入WTO的态度和立场.
高Nb-TiAl合金由于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密度,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的高温端部件中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替代Ni基高温合金。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高Nb-TiAl合金
微细电火花加工是为了适应市场对产品微型化及精密化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细加工方法,是公认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微细加工技术之一。由于其特殊的非接触、电热
新世纪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构成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也必须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整体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就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