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扶贫开发工作。三十多年来,贫困人口大量减少,扶贫成果显著。然而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进行,在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例如骗取、套取、挪用扶贫资金和资金效益低下等,这对我国扶贫资金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现行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扶贫资金审计职责不明确和审计权缺乏监督等,不能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监督功能。因此,深入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对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我国现有立法现状和实施情况出发,对我国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进行概述。对我国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扶贫开发事业、反腐倡廉机制三个方面对其重要性做了介绍,并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免于贫困权利理论对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我国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首先,将我国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分为一般性审计法律制度和专门性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并对两种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从国务院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的实施情况。最后,对实施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制度的实施挖掘出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大量问题,贵州的地方性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审计的实施力度逐渐加大、监督力度逐年加强。第三部分,对我国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实践中存在的执行力不强、透明度低、预防性差、监督力度弱等问题后,对制度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督方面,主要存在扶贫资金审计范围不够明确、扶贫资金绩效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扶贫资金审计范围不够明确是指扶贫资金的定义存在矛盾,导致绩效审计片面化;扶贫资金审计比例规定模糊,导致各地执行不一;扶贫资金审计限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规定不符。扶贫资金绩效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是指扶贫资金绩效责任认定标准不全面以及缺少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职责和绩效责任处罚权规定。其次,在扶贫资金审计权的监督方面,主要存在扶贫资金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不清、扶贫资金审计权缺少权力制约机制等问题。扶贫资金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是指专门性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的立法层次过低、扶贫资金审计机关法律责任的职责基础缺失和责任主体不清。扶贫资金审计权缺少权力制约机制是指扶贫资金审计权的监督机制失灵、公民缺少对扶贫资金审计权的监督参与权利。第四部分,提出了扶贫资金审计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针对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问题,一方面应当明确审计监督范围,对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类型范围和比例范围两个方面进行明确,并对确定审计对象的方式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健全扶贫资金绩效责任追究制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扶贫资金绩效责任的认定标准,科学认定扶贫资金绩效问题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针对扶贫资金审计权的监督问题,首先要强化扶贫资金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制定具有相应法律效力和强行性规范内容的法律文件,并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其次要赋予公民对扶贫资金审计的监督权利,包括建议权、异议权、督促权等,同时通过建立扶贫资金审计信息收集机制和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公告制度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最后应当构建多层次的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结构,实现对扶贫资金审计权监督“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