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学会有效学习,然而我们的传统课堂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学生未能进行有效学习。许多学者为改进传统课堂的不足做出了诸多努力,Kapur团队提出了“有效失败”概念,并证明了有效失败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的优势。针对有效失败的运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较少,使得教师在实践中参考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准实验法进行研究,提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有效失败教学策略。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说明了研究背景,其次明确了研究目的与意义,最后确定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明晰了相关概念,提出了有效失败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基于对学生的调查、教师的访谈和有效失败理论建构教学策略体系。第四部分为研究过程,分为研究前的准备,研究过程和研究后的数据收集。研究过程采用准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实验组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教学策略并不断反思改进,提出最终完善后的教学策略。第五部分对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学生的考试成绩、知识保持、知识迁移能力,解题多样性和学习意愿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反思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的教学策略体系,笔者提出使用有效失败进行教学的7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准备、导入、明确任务、生成探索、巩固整合、课后作业和作品点评,针对前五个方面提出了八条教学策略,分别为问题情境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推迟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情感支持、提供学习材料、时间管理策略,并进行了相应的阐述。二是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在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数在及格率方面差距最小,在中等率方面差距最大。在学生知识保持、迁移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表现要好于对照组学生。在解题多样性方面,实验组的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要多于对照组学生。在学习意愿方面,实验组非常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组。采用此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知识保持、迁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未表现出明显优势。此策略在提高学习意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