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材料,通过PV曲线的测定,得到饱和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壁分离时的渗透水含量(ROWCtlp)、质外体含水量(AWC)、细胞最大体积弹性模量(εmax)、a值、b值八个水分参数,并与清晨叶水势(Ψw)、土壤含水量(SWC)、水分饱和亏缺(WSD)和叶保水力这几个水分参数相结合,研究移栽自塔河、松岭、黑河、带岭四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及其本底值的水分特征变化。采用DI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四个纬度兴安落叶松在同一暖化条件下的抗旱性差异进行比较,以研究兴安落叶松对暖化环境的响应。结果如下:(1)根据PV曲线水分参数变化结果显示,四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早春萌动期(4月)抗旱性最强,在展叶期(5月)抗旱性最弱,展叶期后抗旱能力有所增强,并趋于稳定,在落叶期(10月)抗旱能力下降。(2)四个种源兴安落叶松在原地和暖化条件下的抗旱能力并无显著变化。带岭和塔河移栽前和移栽后兴安落叶松在RWCtlp和AWC两个参数上差异显著,带岭兴安落叶松RWCtlp的值移栽后为89.90%、移栽前为79.70%,AWC移栽后为72.18%、移栽前为53.85%;塔河兴安落叶松的RWCtlp移栽后为88.28%、移栽前为77.81%,AWC移栽后移栽后为72.72%、移栽前为57.21%。结果表明这两个地点的兴安落叶松在移栽以后吸水和保水的能力增强但是渗透调节能力减弱。黑河兴安落叶松a值移栽后(8.836)与移栽前(7.649)差异显著,说明移栽后黑河保持膨压的能力增强。(3)Ψw、WSD四个种源的差异较一致。在相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高纬度地区的树种体内组织需水程度最低,并且胁迫后恢复水分状况的能力最强。但水势差比较的结果却与之相反,表明带岭的抗旱性最强。(4)根据保水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带岭、黑河、松岭、塔河的失水率分别为:46.84%、59.09%、60.01%、64.76%。表明离体组织抗脱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带岭、黑河、松岭、塔河。(5)综合抗旱评价结果显示,在5月展叶期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带岭(1.853)、黑河(1.836)、松岭(1.819)、塔河(1.715);在7月生长旺盛时期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塔河(1.985)、带岭(1.930)、松岭(1.914)、黑河(1.865);在10月落叶期由强到弱依次为:带岭(2.031)、松岭(1.948)、塔河(1.803)、黑河(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