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怀疑和不确定感是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主要症状之一。传统的强迫症定义提出,强迫症患者不仅怀疑自身的认知功能,如记忆、注意、知觉、决策等,还怀疑其他的内在状态,如感觉、偏好、愿望、信念等(Janet,1903; Rapoport,1989; Reed,1985; Shapiro,1965)。这些持续性的怀疑和对内在状态的不确定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并产生一系列强迫症病理性行为,如强迫清洗、排序、检查等,表现出反复寻求外在保证或对外在确认的需求(Dar et al.,2000; Nedeljkovic, Moulding, Kyrios, & Doron,2009)。 Lazarov等人(2010)提出Seeking Proxies for Internal States (SPIS)理论,认为强迫症状与个体内在状态的主观信念缺乏有关,表现为强迫个体形成和依赖外部线索作为一种补偿策略,来获得可靠的内心体验,并且可能与对内在状态评价的信心水平降低有关。也有研究认为,强迫症个体的主观信念完整,并不影响对自身内在状态的知觉,而是因为对内心体验缺乏信心,才导致怀疑和不确定、依赖外部线索等一系列强迫症状的发生(Radomsky & Alcolado,2010)那么,强迫个体的主观信念、内在状态的信心是否会导致其对外在客观线索表现出更多的依赖呢?本研究基于SPIS理论,借助虚拟生理反馈范式,共同探讨强迫倾向、内在状态的信心水平对自我知觉的影响。研究一,采用帕多瓦问卷,从350名在校大学生中筛选出30名高低强迫倾向者作为实验样本,其中高强迫倾向受试者13人,低强迫倾向个体17人,通过考察高、低强迫倾向个体对自身肌肉紧张感进行主观评估,发现,与低强迫倾向个体相比,高强迫倾向个体在判断自身肌肉紧张感时,对外在客观线索更大的依赖,表现出更多的自我知觉效应,且对自身判断结果的信心水平更低。研究二,通过相同的虚拟生理反馈实验范式,采用3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随机样本,操纵受试者对自身内在状态的信心,发现与控制组相比,信心破坏组更加依赖外在客观线索,但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与自我知觉效应并没有明显联系。研究三,考察高、低强迫倾向个体,并操纵其对内在状态的信心水平,发现:(1)高强迫倾向个体都比低强迫倾向个体更依赖外部线索评价;(2)强迫倾向、内心体验的信心水平与主观信念的缺乏确实有关,表现为高强迫倾向个体的主观信念缺乏受其信心水平的影响,低信心会加剧其主观信念缺乏,从而表现出对外部线索更强的依赖倾向,表现出更多的自我知觉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强迫症状与个体主观信念的缺乏有关,且这种缺乏导致对自身内在状态的信心水平降低,从而采取对外在客观线索的依赖作为一种补偿策略,缓解不确定感和怀疑。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强迫症病理机制的解释,并能够对强迫症状的认知治疗提供实证基础。但由于受试者来源于非临床样本,在临床应用上仍需后续研究检验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