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家庭金融逐渐成为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成立之后,开展的多次全国性调查,弥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为了实现长期效用最大化,家庭会通过借贷的方式实现资产的跨期配置从而平滑消费。适当的负债消费,不仅能够提高家庭的效用水平,还能够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国家庭借贷行为特征,了解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关于家庭借贷合理化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有利于解决部分家庭借贷困难问题,以及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并为正规金融机构及民间金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决策基础和依据。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同一地区农村与城市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家庭借贷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推动金融供给体系的完善,有利于针对不同家庭的差异性制定不同政策,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获得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比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中国家庭借贷行为影响因素。从家庭自身特征因素和金融环境因素多方面来解释家庭借贷行为,分析不同因素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样本分为城市与农村,东部、中部、与西部,比较各部分家庭的借贷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结合经济行为理论与实际的金融环境经济政策予以解释分析。最后,了解中国家庭借贷行为的现状,与具有差异化的家庭金融需求,并据此提出针对家庭储蓄借贷、金融体系完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政策的合理建议。
在经过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及STATA软件进行的Probit计量分析之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住房负债是家庭最主要的负债。在家庭的负债结构中,住房负债额居于首位,占家庭负债总额的比例高达47.87%。反映了在当前高房价的经济环境下,住房给众多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年轻家庭。在所有年龄段中,40岁以下的家庭借贷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家庭,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借贷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原因除了与家庭收入逐渐增加有关以外,还与年轻家庭刚买房需要多年还房贷有关。
2、家庭借贷渠道偏向于民间借贷。在家庭选择借贷渠道的时候,主要可以分为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买房、买车、生产经营,还是婚丧嫁娶其他事情,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远远高于从银行贷款。一方面,人们习惯从亲友处借贷,既方便又没有利息。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许多家庭在无法获得银行存款的情况下,会选择向民间借贷机构借款。
3、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户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规模、收入、资产、风险态度这些因素。户主年龄越大,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低。男性户主的家庭会比女性户主的家庭更多的选择借贷。户主健康状况越好,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小,健康状况越差,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规模越大,即家庭人口数越多,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收入或资产越多,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小,收入或资产越少,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如果是风险偏好型,那么会更多的选择借贷,如果是风险规避型,那么会更少的选择借贷。
4、城市与农村家庭借贷行为存在差异。在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因素中,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户主的教育程度,对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影响完全是相反的结果。对于城市家庭是正向的效应,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但对于农村家庭却是负向的效应,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小。还有失业人口这个因素,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对农村家庭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有失业人口的话,农村家庭会更多的选择借贷。风险态度在农村家庭的借贷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城市家庭而言是显著的,风险偏好的家庭比风险规避的家庭选择借贷的概率更大。
5、东、中、西部城市家庭借贷行为存在差异。户主的教育水平的回归结果在东部、中部、西部家庭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对于东部家庭而言,教育水平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即户主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对于中部家庭而言,户主教育程度不同,在家庭借贷行为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西部家庭而言,教育水平对家庭的借贷行为的影响是负向的,即户主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低。家庭规模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对于东、中、西部家庭来说都是显著的。只是在影响系数上,西部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最后是中部。家庭资产对家庭负债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中、东、西部均是如此,与全国性样本保持一致。但在影响系数上,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是要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中国家庭的借贷率不是很高,适当的借贷有助于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环境,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与产品服务。其次,应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目前,民间的闲置资金较多,民间自由借贷行为较为普遍,但如果缺乏监管,则不能保证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利益,也不能有效监督资金是否通过正规渠道流通与操作。因此,在民间借贷上,政府应加强监管,同时有效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最后,金融政策差异化。本文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经济环境中的家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不一样。因此,在制定经济金融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在发展金融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对于西部,要适当扶持,尤其是偏远地区,需要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东部,要促进增长,有效利用现有的金融基础,合理引导,创建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获得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比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中国家庭借贷行为影响因素。从家庭自身特征因素和金融环境因素多方面来解释家庭借贷行为,分析不同因素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样本分为城市与农村,东部、中部、与西部,比较各部分家庭的借贷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结合经济行为理论与实际的金融环境经济政策予以解释分析。最后,了解中国家庭借贷行为的现状,与具有差异化的家庭金融需求,并据此提出针对家庭储蓄借贷、金融体系完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政策的合理建议。
在经过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及STATA软件进行的Probit计量分析之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住房负债是家庭最主要的负债。在家庭的负债结构中,住房负债额居于首位,占家庭负债总额的比例高达47.87%。反映了在当前高房价的经济环境下,住房给众多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年轻家庭。在所有年龄段中,40岁以下的家庭借贷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家庭,在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借贷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原因除了与家庭收入逐渐增加有关以外,还与年轻家庭刚买房需要多年还房贷有关。
2、家庭借贷渠道偏向于民间借贷。在家庭选择借贷渠道的时候,主要可以分为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买房、买车、生产经营,还是婚丧嫁娶其他事情,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远远高于从银行贷款。一方面,人们习惯从亲友处借贷,既方便又没有利息。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许多家庭在无法获得银行存款的情况下,会选择向民间借贷机构借款。
3、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户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规模、收入、资产、风险态度这些因素。户主年龄越大,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低。男性户主的家庭会比女性户主的家庭更多的选择借贷。户主健康状况越好,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小,健康状况越差,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规模越大,即家庭人口数越多,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收入或资产越多,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小,收入或资产越少,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如果是风险偏好型,那么会更多的选择借贷,如果是风险规避型,那么会更少的选择借贷。
4、城市与农村家庭借贷行为存在差异。在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因素中,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户主的教育程度,对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影响完全是相反的结果。对于城市家庭是正向的效应,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但对于农村家庭却是负向的效应,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小。还有失业人口这个因素,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对农村家庭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有失业人口的话,农村家庭会更多的选择借贷。风险态度在农村家庭的借贷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城市家庭而言是显著的,风险偏好的家庭比风险规避的家庭选择借贷的概率更大。
5、东、中、西部城市家庭借贷行为存在差异。户主的教育水平的回归结果在东部、中部、西部家庭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对于东部家庭而言,教育水平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即户主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大。对于中部家庭而言,户主教育程度不同,在家庭借贷行为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西部家庭而言,教育水平对家庭的借贷行为的影响是负向的,即户主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选择借贷的可能性越低。家庭规模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对于东、中、西部家庭来说都是显著的。只是在影响系数上,西部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最后是中部。家庭资产对家庭负债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中、东、西部均是如此,与全国性样本保持一致。但在影响系数上,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
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是要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中国家庭的借贷率不是很高,适当的借贷有助于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环境,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与产品服务。其次,应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目前,民间的闲置资金较多,民间自由借贷行为较为普遍,但如果缺乏监管,则不能保证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利益,也不能有效监督资金是否通过正规渠道流通与操作。因此,在民间借贷上,政府应加强监管,同时有效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最后,金融政策差异化。本文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经济环境中的家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不一样。因此,在制定经济金融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在发展金融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对于西部,要适当扶持,尤其是偏远地区,需要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东部,要促进增长,有效利用现有的金融基础,合理引导,创建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