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在传统资源配置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表现出缺乏代际公平、忽视环境目标、难以实现行政区间的资源环境协调等局限性。许多大大小小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致使我国的经济仍是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式增长,并且由于土地规划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胜枚举。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LUPEA),是对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环境方面影响的预测并提出减缓措施,能有效的避免土地规划的实施可能对区域所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经济后果;可以切实可行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探讨与土地规划相关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都还没有形成统一、广泛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很不完善。因此,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LUPEA)展开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本论文在分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以及国内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参阅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及借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经验,着重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为框架背景,强调为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其框架应在分类和层次上与土地利用规划达到一致。(2)提出了在DPSIR框架理论和“问题驱动”的思维模式支持下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集合;改变以往对2~3个推荐方案进行横向比较选择最优规划方案的评价思路,采用在时间上纵向比较规划目标与现行规划方案的综合影响程度的方式,进而判断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使得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真正做到保证土地持续、环境优化的发展趋势。(3)以綦江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材料对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思路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方案中2010和2020年的预测指标综合评价值均高于2005年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各评价指标的规划目标在时间轴向上分布较均匀,说明规划方案相对于土地利用现状来说更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合理化。“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率”和“耕地转化率”指标分值呈现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说明当地仍需通过建设用地的充分“挖潜”等方案和措施促进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同时,尽量降低耕地转化率,保护耕作层,保证耕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