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87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44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4.6岁,中位年龄55岁。局限期患者166例,广泛期患者21例。其中132例接受放疗+化疗(R+C),32例接受手术+化疗(S+C),13例接受手术+放疗+化疗(S+R+C),接受单纯手术治疗(S)、单纯放疗(R)及单纯化疗(C)的分别为3例、5例及2例。对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情况等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随访至2011年1月10日,随访率100%。全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2.08%、42.22%、33.04%,平均生存期21.5个月,中位生存期19个月。(2)S+C组1、2、3年生存率为87.50%、68.75%、61.38%;R+C组1、2、3年生存率为70.27%、36.12%、25.96%;S+R+C组1、2、3年生存率为92.31%、60.58%、60.58%。(3)S+C组1、2、3年生存率较R+C组有所提高,两组生存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S+C组与S+R+C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S+R+C组1、2、3年生存率虽然较R+C组有上升的趋势,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4)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接受4-6周期化疗组和>6周期化疗组患者生存率均高于<4周期化疗组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前两组的患者生存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5)根据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分为≥50Gy和<50Gy两组,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9%、39.93%、29.93%和48.54%、23.60%、18.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年龄<60岁和≥60岁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46%、47.62%、36.40%和61.29%、31.47%、26.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前无声音嘶哑症状者1、2、3年生存率为73.03%、44.00%、34.27%,显著高于有声音嘶哑症状组的58.33%、16.67%、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诊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远处转移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残端有无受侵同样影响患者的生存率,残端阴性者较阳性者生存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式为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而声音嘶哑、分期、首诊时远处转移为疗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及化疗周期数为独立预后因素。骨髓抑制程度对患者生存也有明显影响,无骨髓抑制组、Ⅰ度骨髓抑制组、Ⅱ度骨髓抑制组的生存率均优于Ⅲ度骨髓抑制组,而前三者之间相互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化综合治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手术参与能够明显改善生存,但何时手术以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化疗周期数和治疗方式为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对预后生存会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