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仅仅限于国内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界,建筑学界也开始对各种各样的城市空间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予以关注。因为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城市中建筑是不可能脱离开它所处的城市环境而孤立存在的,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必须使得建筑同城市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契合关系。空间概念是外部物质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人,空间就失去了意义,正如城市是因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社会去谈城市,则必成无源之水苍白无力。我们试图突破国内传统建筑教育的限制,尝试能够从社会因素方面对城市形态形成的机制进行探索。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空间类型,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社会动物,与其他人的交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需要。公共空间正是城市人这种生理需求得以实现的物质依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城市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新问题。在中国现代城市的社会结构中也出现了类似于西方社会学中的公共领域、市民社会概念的新的构成。公共空间可能正在成为这种新构成展开、发展的容器,从而成为现代城市生活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公共空间,选择它作为我们研究城市空间的社会因素的切入点。 对于整个城市而言,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城市的社会组织结构、城市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之对应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应是一个系统,对它的研究应该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一个空间子系统,较之与其它空间系统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公共空间的状态会影响到公众的行为习惯和方式以及整个城市的社会心理,而这种行为习惯和方式又会影响到公众对于城市形态的塑造和对公共空间的态度。这种互动机制是我们要着意关注的。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这一部分我们着重介绍了公共空间对于现代城市的重 要性以及我们进行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这一部分共分三节,在第一节,我们首先重点界 定了公共空间与非公共空间在概念上的区别。提出空间的使用者——公众是 诀定一个空间是否为公共空间的标准。随之我们对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这一概 念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公共性的强弱最终是由公共空间中发生的行为决定 的。第二节我们参照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对城市各种公共空间进行了大致归 类。第三节大致介绍了我们研究分析公共空间所采用的方法。 第三部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的分析。这一部分,我们分别从公 共空间的物质因素、公共空间的非物质因素和公共空间的使用等三个层次对 能够影响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详细讨论。公共空间的物质因 素方面主要包括空间的区位条件、空间的规模和空间的形态与氛围。物质属 性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基本质量,它是各种行为在空间中得以展开的基本条 件,但仅研究物质条件是不够的,物质条件的形成是有着非物质的背景的。 公共空间的非物质因素方面,我们将其归纳为时间预设、身份预设和行为预 设三个方面。这些因素亘接反映出社会因素对空间的影响。公共空间的使用 方面是我们着重探讨的方面。对空间的使用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个 是使用者,另一个是使用者发出的行为。行为是最终决定空间的公共性的因 素,所以对行为的研究就自然成为我们的重点。人对不同的行为是有着价值 上的判断的,我们称其为行为价值体系。每个人由于个体的差异,会拥有独 特的行为价值体系,但从宏观上来看,整个社会的行为价值判断却呈现出一“-种有序和共识。这就为我们把握社会的行为取向提供了途径。社会行为价值 诀定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状态。 第四部分,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这一部分,我们主要站在城市公共空间 整体的角度,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 讨论系统的耦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 2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所以保持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节中,我们分别讨论了其内部关系的耦合和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耦合。第二节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内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为了分析的方便和直观,我们基于公共性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构建了一个结构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形态来把握抽象的系统结构。在这一节我们还提出了公共空间群落的概念。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