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编鼓是由古代铜鼓演化而得,承铜鼓铸造工艺之精良,赋铜鼓生律于有形,上可融入音乐之殿堂,下能娱乐民众之生活,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自20世纪80年代末,铜编鼓问世以来,在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改良研制者以及相关人士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认可与肯定。新时期,铜编鼓积极融入校园生活,继续谱写其时代篇章。论文基于已有铜鼓及其音乐功能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铜鼓作为一种乐器的演变历史进行耙梳;以黄仲裕、张颖中、谭安益、牙运永四人对铜鼓的改良实践为线索,梳理了铜编鼓的历史与现状;并重点考察了铜编鼓的铸造工艺与调音方法,探讨其发声原理;针对铜编鼓目前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考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铜编鼓是铜鼓及其文化在新时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铜鼓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其乐器功能的传续是铜编鼓得以产生的历史因素;而铜鼓改良者应时代之呼唤,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探索,更是加快了铜编鼓诞生的日程。铜鼓与铜编鼓在铸造工艺、形制上虽大同小异,但铜编鼓的调音按固定音阶取音,已然成律;铜编鼓声律特别,有低、中、高音三种,可实现半音转调,其音阶已实现十二平均律化,能够配合现代舞台演奏;铜编鼓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研制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相关协同创新机制需要及时搭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