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切实反映了信息化对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信息化的实际应用状况,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信息消费相关理论,接着从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个角度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信息消费的主体特征包括: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和供给错位、信息支付能力凸显“马太效应”、网络外部性效应明显、从众心理主导等。信息消费的客体特征包括:信息商品开发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差异化信息商品价值更高、信息商品价格取决于信息需求者、信息化“最后一公里”依赖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等。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市场、政策法律、局部环境等方面。
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构建了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文章梳理评价过程.建立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评价模型。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应用SPSS、yaahp、DPS等分析软件,文章对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文章从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出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建议,并对抓住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