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文化中的一大板块日益丰富,无论在音乐创作、声乐表演、声乐教育、音乐艺术和音乐审美上,都有很大提升,诞生了无数经典声乐作品,特别是一些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声乐作品脱颖而出,从音乐发展初期到成为音乐艺术的典范,其发展却是悄然无声的。这类作品,我国目前对它的研究较少,它在音乐领域中的发展与壮大,亟需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解释与重视。它就是如今研究者所称的“无词”歌曲或“无词”声乐作品。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意义;其次是文献综述;最后是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特色。第一章,通过对这类作品定义的思考和探讨,最终将其定位为声乐作品中无表意歌词类声乐作品题材。然后追溯其历史发展轨迹,例举西方与中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无词声乐作品发展历程。第二章,对无词声乐作品的形式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第一节按传统音乐体裁归类,包括了音乐会练声曲类和非练声曲类;第二节按流行音乐类型分类,包括了吟唱类和无伴奏合唱类。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归纳了无词声乐作品在艺术、实践、审美三方面所体现的特征。第一节阐述无词声乐作品独特的艺术性,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探析作品呈现对音乐元素的依附性特征和音乐创作手法的器乐化特征;第二节阐述无词声乐作品有效的实践性,从声乐教学与演唱方面具体分析其重要作用;最后一节阐述无词声乐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探讨无词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精彩纷呈的主观品鉴多义性和声乐技术唯美至上的客观欣赏共同性。文中通过对无词声乐作品的实例分析,试图解析作品的几个主要特征。结语部分概括了无词声乐作品在音乐创作、声乐演唱、声乐教学、音乐审美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由于目前权威词典没有对无词声乐作品的概念作出准确界定,文章具有探索性意味,本着抛砖引玉的写作意图对研究主体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挖掘无词声乐作品在音乐领域中尚未被重视的价值和功能,希望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