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的直接融资都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司债券发展缓慢,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加上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制度不健全、品种少,非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可选择性很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更为突出,一种服务于非上市中小企业的创新型融资工具便应运而生。中小企业私募债带着众多先天优势,比如凸显市场化的备案制,审批周期快、资金使用的监管更松、资金用途相对灵活等,极大地改变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对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有重要意义。2012年沪市深市颁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一种新型的公司债券即私募债正式登上我国资本市场的舞台,由于私募债信用等级低、风险性很高,因此私募债券被称为“垃圾债券”;2015年《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管理办法》出台,拓展了债券融资渠道,非上市公司融资更便捷。虽然私募债券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很短,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许多优越性受到广大非上市的中小企业的欢迎,在公司债券市场,私募债发行十分火爆,从而在实践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基于此,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选取K市第一单公司债为例,对发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着重分析,包括票面利率定价、销售方式的确定、发行时机的选择、风险防控等,对同行业、同类型、同财务状况的非上市公司通过发行私募债券融资起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在理论上,本文参考了西方国家在私募债券发行制度上的一些成熟理论,并对目前我国颁布的一些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结合私募债券发行的现状,对比其他融资方式的特质,认为我国私募债在制度、运作、监管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次ZX公司私募债券的成功发行经验表明:(1)发行私募债券是非上市公司有效的融资渠道;(2)间接持有的方式可以扩大投资者范围;(3)有效的增信措施可以提高私募债券的债项评级;(4)私募债券发行应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以及票面利率;(5)企业应加强私募债券的业务创新,提高自身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