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里诺尔湖近400年来的沉积孢粉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l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综合报告》中指出未来随着全球变暖,干旱地区会变得更干,而湿润地区更湿,IPCC专家依据现有数据建立的未来全球降水变化预估模拟显示中国东北在未来降水增加,然而东北既有湿润区也有干旱区,那么,IPCC模型预估东北干旱区变湿,就与干旱区变干、湿润区变湿相矛盾。根据湖泊沉积孢粉能有效地重建研究区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史。本次研究对东北半干旱区的达里诺尔湖87厘米湖泊沉积物短柱进行了孢粉研究。通过对样品测年、孢粉提取及制片、镜下鉴定以及数据分析,恢复了达里湖区域近400年来植被演替和气候波动过程,结合最近的气象站—林西气象台站近60年气象数据,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植被演化的影响因素。本文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1、采用210Pb、137Cs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建立了达里湖上部50厘米的年代序列,再依据深度内插,获得87cm沉积物柱的年代范围:1597-2006AD。2、达里湖孢粉组合中,草本类型花粉的百分比达到80%以上,A/C大于2,而且绝大多数乔木花粉的百分比含量低于10%,显示达里湖区自小冰期以来一直为典型草原环境。3、依据A/C变化特征,达里湖孢粉沉积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主要花粉的生态特征分析得出了研究区植被生态环境的相对变化特征:孢粉组合带Ⅰ(1597-1645AD),A/C达到3.43以上,植被生态环境具冷湿特征,但有变干的趋势;孢粉组合带Ⅱ(1645-1893AD),A/C值呈增加趋势,植被生态环境整体向湿润化发展,但存在波动。可分为两个亚带:亚带Ⅱa(1645-1777AD),气候特征为冷干;亚带Ⅱb(1777-1893 AD),气候特征为冷湿;孢粉组合带Ⅲ(1893-2006AD),A/C值从下到上呈递减趋势,植被生态环境整体向干旱化发展,在亚带Ⅲa(1893-1979AD),气候特征为暖湿;亚带Ⅲb(1893-2006AD),气候特征为暖干。4、通过分析达里湖近60年气象数据得出,研究区年平均温度经历了波动升温的过程;年平均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其中有明显的阶段性波动;年均相对湿度的变化模式类似于年均降水量的变化模式。5、随着全球变暖,研究区一直向干旱化发展,与IPCC模拟结果不符。
其他文献
内蒙古温根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区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成矿区带,区域内出露一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在岩体中发现了较好的铜、镍、铂硫化物矿化,其中Ni含量最高品位达1.47%,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研究其岩石组合、矿物成分特点、地球化学性质对研究温根南岩浆通道成矿系统及其成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苏尚国等(2010)提出“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模型,该模型认为岩浆通道是“矿浆”运移和就位的空间。在岩浆成矿系
当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稠油热采的主流技术。国内外稠油油田的稠油80%是通过该技术实现生产。然而,采用该技术进行稠油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经历启动阶段。该阶段存在持续时间长(120天左右),耗能高,回报低等问题。在当前低油价的大环境下,有必要对该过程进行一定的改善,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这一过程的改进方法之一是采用向地层注入溶剂-浸泡-循环的方法。在浸泡的过程中,溶剂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原油,可以达
21世纪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和地质旅游的不断升温,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也备受瞩目。沂蒙山地质公园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其中岱崮地貌被综合评定为世界级地质遗迹之一,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目前围绕岱崮地貌开展的研究不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科研上的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岱崮地貌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了崮的基本情况基础上,研读相关文献资
近年来,在湘中地区找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陆续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新矿床,在原有老矿山深边部找矿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充分显示出了湘中地区的成矿潜力。已有资料显示,湘中及邻区金矿区共伴生钨矿化,新发现钨矿床伴生金,是研究热液系统钨与金共生分离的理想区域。本论文以龙山金锑矿床和新发现曹家坝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显微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及原位LA-ICP-MS分析工作,
学位
内蒙古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新生代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不断向西俯冲和日本岛弧的弧后扩张作用,使得这一片区域又重新活动起来,而且近年来随着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该区广泛地受到旅游爱好者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天池园区不冻河火山碎屑堆积物的研究,通过地貌分析,显微形貌特征及粒度分析等方法,意在探明该剖面的地质特征、粒度特征、成因类型以及喷发的火山口
花岗岩类岩石是造山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蕴含了丰富的造山带构造演化和动力学信息。额尔古纳地块位于中国北部的兴蒙造山带东段,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在对该地区的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演化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通过对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阿敦础鲁花岗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工作,探讨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构造环境等问题。阿敦础鲁地区的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经历了古太平洋、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的演化与制约,形成了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U-Pb锆石年龄、岩石组合、空间分布规律、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根据任纪舜院士主编的1:500万亚洲地质图的构造期次划分与锆石U-Pb定年结果,研究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6期:早印支阶段(252~230 Ma);晚印支阶段
上扬子东南缘地区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发育的重点地区,尤其是龙马溪组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泛、有机碳含量高,且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论文在大量实验测试分析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页岩气发育地质条件,探讨了龙马溪组沉积微相与页岩含气性关系,优选出勘探开发的页岩有利层段,结合各项参数对页岩有利层段进行地质评价,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上扬子东南缘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从深水陆棚沉积中心向边缘直至浅水陆棚逐渐
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东部的伸展导致大量变质核杂岩、伸展盆地的出现,并伴随着大量岩浆的就位,其中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南邻苏鲁造山带、西邻郯庐断裂的胶东莒南地区的大山岩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山杂岩体是由多种岩石组成的复式杂岩体。杂岩体的边部由同构造的糜棱岩化眼球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组成,分别得到129.8±1.1Ma和132.7±2.8Ma的锆石U-Pb年龄。岩体的北西边缘岩浆叶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