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成本预算因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而弊端凸显,迫切需要由一种更为有效的新型成本预算工具来加以替代。作业成本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ing)作为改进预算的工具之一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其显著优势和全面功能正逐步得到论证。但对于怎样将其有效应用于企业的现实问题,众专家学者先后提出的多个模型却往往不够完善,且始终忽视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规范研究的思路,以促进企业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在现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预算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作业成本预算是成本预算发展的新阶段。传统成本预算虽已不再完全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但其形成和逐渐丧失管理相关性的过程却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而通过对其形成历史与现有环境变化的比较,可以揭示出传统成本预算的缺陷所在,从而为作业成本预算的改进指明方向。同时,诺顿(Norton)的“动因基础因果模型(Driver-Based Causal Model)”对作业成本预算和传统成本预算的概念性比较,进一步阐明了作业成本预算的操作理念及作用优势。
本文首先明确了作业成本预算体系建立的目标,必须是一个立足作业、反映因果、贴近现实、导以战略、持续改进的系统。其次,本文借鉴“逆向ABC”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以改进作业成本预算模型,通过引入多个成本驱动因素,替代原有单一的时间动因,解决了间接费用准确分配的难题,使作业成本预算在实际操作中既简便可行,又更为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搭建起作业成本预算的三要素框架——作业、单位作业标准成本和作业量,并以此三要素为基点放射形成完整、具体的作业成本预算运作流程。该流程分为系统初设工作和具体预算工作两大部分,涵盖了从作业分析、流程梳理,到单位作业标准成本确定、预计作业量平衡的过程,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产品预算成本。本文认为,这一设计弥补了传统成本预算的缺陷,并切实发挥了作业成本预算的成本控制和综合运作管理功能。同时,对作业成本预算模型的适用条件作了补充。
作业成本预算模型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实际应用,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本文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主流程业务为例,详细阐述了作业成本预算系统建立、实施的具体步骤,其中有效运用了经过改进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本文最后从作业成本预算的架构、功能、运作、效果四方面概括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同时指出,缺乏实践的检验和预算成本确定的后续工作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也将是作业成本预算研究下一步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