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当前危害世界猕猴桃产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自2008年前后起,该病在江西省奉新县陆续发生,近年则出现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全园毁灭现象。为了全面认识奉新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病原种类,为该病的防治和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运用传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奉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其群体结构、快速检测技术和室内化学药剂筛选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另外,对在奉新县新出现的猕猴桃另一种溃疡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从奉新县7个果园采集29份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样品,采用稀释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并作致病性测定,共获得27个猕猴桃溃疡病菌菌株,对这些菌株分别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rDNA序列鉴定,确定引起奉新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2)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方法,以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菌的6个管家基因acnB、cts、gapA、gyrB、pfk及rpoD作为靶基因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奉新县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均为生物型3(biovar 3)。随后,利用溃疡病菌生物型特异性引物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3)采用国内外的6对特异性引物对奉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DNA进行扩增并结合各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情况进行分析,随后将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引物进行田间实际病害检测,结果表明B1/B2,KNF/KNR引物构成的巢式PCR体系可适用于奉新县溃疡病病菌的田间样品检测。(4)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的杀菌剂对溃疡病菌的毒力大小差异显著。0.3%四霉素、20%溴硝醇的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0.002mg/L、0.068mg/L;80%乙蒜素和1.5%噻霉酮的毒力效果次之,其EC50分别为7.104mg/L、19.974mg/L;再次为3%中生菌素、2%春雷霉素、72%农用链霉素、80%代森锰锌、15%络氨铜、50%氯溴异氰尿酸、47%春雷·王铜、27.12%碱式硫酸铜、46.1%氢氧化铜9种杀菌剂,其EC50值处于36.0691705.242之间;30%琥胶肥酸铜、20%中生噻唑锌、80%喹啉铜、1.5%宁南霉素等16种杀菌剂对溃疡病菌均无抑菌作用。(5)本论文研究期间,在奉新县夏季高温天气的金果品种果园内发现一种疑似溃疡病枝干发病症状的新病害(猕猴桃夏季枝干溃疡病)。通过对分离纯化到的20株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致病性测定、结合16s rDNA、carA、atpD、recA、特异性carA片段等序列分析,确定引起猕猴桃夏季枝干溃疡病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猕猴桃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actinidi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