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舒伯特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即《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A大调钢琴奏鸣曲》(D959)和《~b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文中,首先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概况作了梳理,认为舒伯特创作了二十首具有现实意义的钢琴奏鸣曲;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三个时期进行了划分,并总结了各个时期的创作特征。文章对最后三首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舒伯特生命中最后两年的重要事件和三首奏鸣曲的创作情况。本文在详尽分析乐谱的基础上,对最后三首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点进行了以下总结:1、奏鸣曲式和奏鸣回旋曲式乐章中展开的普遍化是最后三首奏鸣曲最为显著的特点,它决定了整个乐章的走向,并使展开部具有相对“静止”的特点;2、舒伯特的主题写作中更喜欢运用非方整性写法,并通过自身材料的延长、缩减和重复或者更高一级的段落重复使其达到了结构上和审美上的巧妙平衡;3、舒伯特喜欢用链式的主题贯穿方式,音乐以之前的材料为依据,经过变化后再加入新的材料,用这种方式不间断地发展;4、舒伯特的三调呈示部遵循从主到属的总体原则,并扩展了调性历程。他通常在副部的开始加入一个三度的调性,有时再加入一个新主题,最后在呈示部结束之前到达属调;5、较多地运用整小节的休止,使其不仅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而且在结构乐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6、舒伯特在慢板乐章中运用同一旋律异调配置的和声变奏方式来构成音乐的段落,使同一个旋律在不同的和声色彩里闪现,既避免了单调的重复,又保持了旋律的抒情性和完整性;7、展开的段落中习惯运用半音化的发展手法,半音阶式的深层线条成为某些展开段落的显著特点;8、c小调和A大调奏鸣曲中都运用了“阿特拉斯”(Atlas)动机,三首奏鸣曲中运用了大量叹息的音调,并倾向于~#c小调的运用;9、“流浪者”的情感因素是音乐强烈冲突的深刻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