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70到80年代,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代表的公共管理理论变革风潮席卷了西方资本主义第一世界。"新公共管理运动"是种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公共服务质量为目的,运用商业运营模式、技术及手段同时引入市场化策略为特点的管理理论。但是在近十年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不断深化与发展,国际社会在国家行政的应用中遇到了诸多瓶颈,于是"后新公共管理运动"(以下简称"后新运动")这一概念就营运而生了。"后新运动"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即1990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后新运动"主要是针对前期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实施中出现的组织"零散化"和部门过度的本位主义倾向、各自为政现象明显,从而削弱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情况作出的调整性改革。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相对较短,相关的实践经验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少之又少。一方面在理论上存在政府绩效审计内涵认识不全面、审计标准选择过于单一、审计评价缺乏相关理论支持等阻碍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进程。另一方面,在审计实践当中政府的绩效审计事后追责与反馈工作有待加强,尤其在是对国家治理改进作用尚显不足的形势下,政府绩效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被看作审计单位出具的一份具有可执行性建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实质性要求作用。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监督的工作成果,我国确实应该借鉴它们的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政府绩效监督系统。鉴于以上要求,文章阐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至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过程与理论进步。详细的分析了后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政府绩效监督的相关影响。为了在总结国外政府绩效监督特点的同时,对后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政府绩效监督的影响进行分别阐述。笔者旨在通过文章来对国家绩效监督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借鉴与参考。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变化与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同时会紧跟世界政府绩效理论发展的步伐共同进步和提升。期望本文提出的关于新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开拓新的思维维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