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常痤疮是一类累及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主要见于青少年期。严重的痤疮会遗留永久性瘢痕,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目前仍没有安全有效的痤疮治疗方案,因此对痤疮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从而发现更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公认的痤疮发病机制主要有四大类: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分泌增加;角化作用异常;炎症反应以及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近来有研究证实皮脂组成在痤疮发病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亚油酸是表皮含量最多的必需脂肪酸,同时也是神经酰胺的前体,对维持表皮动态平衡和角质层渗透屏障起到了重要作用。角鲨烯在痤疮患者中含量较高,过氧化的角鲨烯可促进表皮细胞的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快痤疮生成。既往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薄层色谱分析,而利用HPLC法测定皮脂成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皮脂中亚油酸和角鲨烯的含量,以期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的测定方法。通过比较痤疮患者和正常人面部皮脂分泌量、皮脂中亚油酸和角鲨烯的含量,进一步探讨它们与痤疮发病的关系,为发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0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痤疮患者共60例,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一版)》的诊断标准,以及痤疮Pillsbury分类法中的II、III、IV级痤疮。所有病例组患者均未在近3个月内进行过抗痤疮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对照组为62例正常志愿者,均为福建医科大学学生,两组均排除合并其他影响皮脂分泌的因素或系统性疾病以及对酒精过敏不能耐受者。首先建立测定皮脂中亚油酸和角鲨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包括配制标准溶液,摸索色谱条件,特异性实验,标准曲线制备以及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其次进行标本收集、称重和处理,标本中亚油酸和角鲨烯采用正己烷液相萃取后,用反相柱以梯度洗脱分离,并在210nm处分析得出两组亚油酸和角鲨烯的含量。对于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差异。对于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则采用χ2检验。结果:1.本研究中亚油酸和角鲨烯完全分离,保留时间分别为7.007min和22.847 min,溶剂和空白滤纸的杂质不会影响皮脂中亚油酸和角鲨烯的浓度测定。亚油酸在范围(53.4~1708.8)μg·m L-1线性关系良好,角鲨烯在范围(46.8~5616.0)μg·m L-1线性关系良好(r>0.99,n=6);亚油酸和角鲨烯方法回收率均在(90%~110%)范围内,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在(-15%~+15%)范围内(n均=5)。2.皮脂分泌量比较:正常组和痤疮组中男性皮脂分泌量都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和男性中痤疮组皮脂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3.亚油酸和角鲨烯含量比较:女性和男性中痤疮组亚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女性和男性中痤疮组角鲨烯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皮脂中亚油酸和角鲨烯的含量,且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快捷。寻常痤疮发病可能与皮脂分泌量升高,皮脂中亚油酸含量降低以及角鲨烯含量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