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耕农,作为小农的主体,近代以来其数量及其所占土地比例的变迁,亦成为社会与经济兴衰进退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大量实录、方志、报刊、杂志、年鉴、档案、一手调查、土改等资料,并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作比较、计量统计、个案研究、动态分析,并从历史心理学、社会史学、社会生态学等角度,综合考察了近代以来(1840-1949)河北省域自耕农数量及其所占土地比例的变迁趋势。经分析,近代以来这一趋势并非传统认识的恶性下降,亦非一味的发展,而是发展中有曲折,总体趋势增长的同时,亦有局部的、时段性的减少。这一现象有自耕农自身的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因素;有制度性原因,也有非制度性因素;有常态性因素,也有非常态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我们亦可看出,自耕农经济的存在对防止土地的恶性集中,在调动小农劳作的积极性,在对社会的稳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始终也未能摆脱贫困,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延缓了近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