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慢性便秘的不同证候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特点,以期使中医证候客观化,提高中医辨证的精准性,更好的指导1临床用药,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入组的慢性便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定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变化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慢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对慢性便秘患者的具体证候及虚实证候与肛门直肠测压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将收集到的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重指数、家庭经济情况及文化水平、是否有阳性便秘家族史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与慢性便秘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1、慢性便秘患者以女性为主(68%),女:男=1.56,其平均年龄为(52.21± 15.61)岁,且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40-75岁患者有85例,占比达85%)。2、慢性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由于便秘症状的反复发作及便秘症状的持续存在,造成患者反复就医,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79%)具有反复就医、反复用药治疗的经历,而患者在药物治疗选择方面以中成药(65%)及西药(62%)为主要选择。3、慢性便秘的发生与体重指数(BMI)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中体重指数(BMI)正常的患者人数最多为74例,占比高达74%,相对于肥胖患者、超重患者及体重过低者,体重正常的便秘患者比例最大。4、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慢性便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是慢性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中,84例(84%)患者至少存在2项及以上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5、将慢性便秘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性便秘实证较虚证多发(P<0.05),在具体的辨证分型当中以气滞秘、热积秘、气虚秘为慢性便秘的常见证型,其中又以气滞秘是慢性便秘的最常见证型(P<0.05);年龄与慢性便秘的虚实证型相关,虚证组年龄大于实证组(P<0.05)。6、在本研究中,实证组肛门静息压及肛门收缩压高于虚证组(P<0.01),虚证组血虚秘的肛门静息压及肛门收缩压高于阳虚秘(P<0.05);模拟排便时大部分患者存在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或矛盾收缩(82%)、直肠压力不能正常升高(64%),其中有37例患者在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不降低反而升高(矛盾收缩),有45例患者在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可下降但降低不充分(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慢性便秘实证患者较虚证患者肛门残余压要高(P<0.05),在虚证中气虚秘患者较阳虚秘患者肛门残余压要高(P<0.05);大部分患者存在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减弱的情况(63%),且在本研究中虚证组初始感觉阈值较实证组要高(P<0.05),阳虚秘组初始排便阈值较气虚秘组要高(P<0.05),虚证组较实证组、阳虚秘组较气虚秘组最大耐受容量要高(P<0.05)。研究结论:慢性便秘的发生与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异常相关,可能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矛盾收缩及直肠推进力不足、直肠壁对容量刺激低敏感、高耐受等机制相关;而不同中医证候的便秘患者,具有其各自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