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沼湿地的初级生产力通过潮汐涨退和生物输移运送到河口与近海生态系统,从而可能成为维持这些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次级生产力的重要的能量基础。目前,许多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大型浮游动物是河口浮游动物中主要的生物量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初级生产者和较高营养级消费者之间非常关键的中间联系。因此,认识河口盐沼大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以及与其它生物间的营养联系,对于理解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与邻近水体间物质与能量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和九段沙盐沼湿地作为研究地点,以大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输入输出估算为切入点,结合稳定同位素和胃含物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揭示大型浮游动物与其它盐沼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初步探讨了大型浮游动物在长江口盐沼湿地与河口生态系统间物质联系及交换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湿地大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2010年5月和10月,使用插网作为采样工具,选择崇明东滩盐沼中盐度和浊度较高的小南港潮沟以及盐度和浊度较低的团结沙潮沟,进行了大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浮游动物9目、18科、28个分类单元。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是哲水蚤Calanoida、蟹类蚤状幼体Zoea larvae of crabs和短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brevirostris,约占总捕获个体数得9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型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格局和空间差异。哲水蚤、蟹类幼体和仔稚鱼主要出现在5月,短额刺糠虾主要出现在10月。团结沙潮沟的优势类群/种类是仔稚鱼,而小南港潮沟优势类群/种类为哲水蚤、蟹类幼体和短额刺糠虾。2)为了解大型浮游动物在盐沼湿地内的输入输出,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使用帆式张网作为采样工具,开展了为期一周年的九段沙盐沼湿地潮沟大型浮游动物逐月研究,计算大型浮游动物相对流通量。周年总体而言,九段沙盐沼是大型浮游动物的源,盐沼向邻近水域有净输出。蟹类蚤状幼体、寄居蟹蚤状幼体Zoea larvae of Diogenidae、中国周眼钩虾Perioculodes meridichinensis、日I本沼虾幼体Juvenile of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短额刺糠虾和尖叶大狐钩虾Grandifoxus cuspis为主要的生物输出,其中盐沼地蟹类在繁殖季节释放大量幼体对于盐沼向河口输出浮游动物生物量具有重要意义。部分类群、种类类如哲水蚤、仔稚鱼、天津厚蟹大眼幼体Megalopae of Helice tientsinensis、中华蜾赢蜚Corophium sinensis和谭氏泥蟹幼蟹Juvenile of Ilyoplax deschampsi则出现输入大于输出的现象,除了一些幼蟹或大眼幼体到盐沼生态系统完成其成体的生活史以外,哲水蚤、中华蜾赢蜚等可能为盐沼捕食者所食。3)为了解进入盐沼生态系统的大型浮游动物的食源和互花米草入侵对其食源的影响,使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比较研究了崇明东滩盐沼北部互花米草入侵区域5条潮沟和南部土著植被区5条潮沟内大型浮游动物的食源。结果表明,北部潮沟中的有机颗粒物碳稳定同位素值显著高于南部潮沟,说明互花米草的存在影响了潮沟中的颗粒有机物,表明潮沟中具有来自盐沼高等植物包括互花米草分解形成的颗粒有机碎屑,是浮游动物的可能食源。北部潮沟中桡足类、仔稚鱼和虾类幼体的碳稳定同位素值显著高于南部潮沟,说明它们摄食了潮沟中来自盐沼初级生产力的颗粒有机物,而北部潮沟中的这些动物摄取了部分来自互花米草的有机质。4)为了解盐沼潮沟大型浮游动物中的优势类群——蟹类幼体的能量基础,于2007年秋季和冬季和2008年春季和夏季,采集了互花米草和芦苇单一植被斑块内的盐沼蟹类,对优势种类进行了胃含物解剖分析。结果表明优势蟹类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胃含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植物性材料,分别占其食物组成的37.64-83.99%(天津厚蟹)和52.77-84.16%(无齿螳臂相手蟹)。互花米草入侵并不改变蟹类的取食特性,植物性材料仍然在这两种蟹类的胃含物中占据了最大比重。这说明蟹类通过其成体取食盐沼维管束植物,并于繁殖季节释放幼体,在利用并向河口输出盐沼有机质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可见,有些盐沼大型浮游动物可通过摄食和阶段性的幼体释放把盐沼植物(包括外来植物)初级生产力输出到河口及外海生态系统,但也有一部分大型浮游动物类群由河口向盐沼净输入,从而将外源有机质带进盐沼生态系统。综上所述,大型浮游动物通过其自身的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食物网联系,在盐沼与河口/外海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输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