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狼疮净颗粒对轻中度肾虚瘀毒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体重等指标,评价狼疮净颗粒对激素副作用的干预情况。为狼疮净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研究的60例病例,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激素用量根据患者疾病活动性决定)和硫酸羟氯喹片(纷乐)0.2g/次,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狼疮净颗粒,10g/次,每日3次口服。观察周期为12周,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系统、SLEDAI积分、ESR、CRP、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TG、CHO、LDL、HDL、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研究结果:此次研究共58例完成临床观察,对照组19例,治疗组39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血液系统:经过12周的治疗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学指标:两组治疗后SLEDAI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补体C3、C4均较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gG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IgA较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A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gM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nti-ds-DNA、CRP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用量:治疗后两组激素用量均较前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激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激素副作用:治疗后对照组的GLU、CHO、TG均较前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GLU、CHO、TG较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的GLU、TG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O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HDL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的HDL较前升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HD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DL较前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均较前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治疗组体重增加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治疗后两组在主症、次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面部红斑、发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症状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肿痛、甲周或四肢青紫色瘀斑瘀点方面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共19例,经治疗有效13例(68.4%),无效6例(31.6%),治疗组共39例,临床痊愈2例(5.1%),显效28例(71.8%),有效5例(12.8%),无效4例(10.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安全性:在12周的观察期间内,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论:狼疮净颗粒联合西药组能明显改善轻中度肾虚瘀毒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系统损害,能减轻疾病活动性,改善免疫学指标及中医症状体征,并能减轻激素副作用,在治疗中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