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来越重要,继2015年10月8日启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后,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 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迅速增长,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这将对金融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金融基础设施中大额支付系统举足轻重,大额支付系统在经济金融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中国各商业银行跨行间支付的主要渠道。支付系统的平稳、安全、高效运行是保证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关于大额支付系统存在的僵锁问题和风险研究对于保障系统中资金安全及结算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额支付系统中支付流分布不同构成的网络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网络结构又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结算效率,当系统中出现僵锁时网络结构差异会影响到系统僵锁规模的变化,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中较少。本文从网络结构角度来探究大额支付系统中关注较少的僵锁问题,以往的文献很少研究网络结构这个因素对系统结算效率和僵锁的影响。考虑了随机网络(RN)、无标度网络(BA)、等强度网络(ESN)下大额支付系统结算效率和僵锁规模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结算机制在上述网络结构下对系统效率的改善效果。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列举了国内外对大额支付系统、复杂网络方法在经济中运用、僵锁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等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复杂网络、大额支付系统网络结构、参与者日初流动性、僵锁及带绕行、带余额拆分、带定额拆分三种结算机制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仿真环境的设置和相关指标的概念。第四部分着重考察了纯粹的实时全额结算机制系统在不同网络结构下的僵锁规模变化和结算效率。第五部分首先通过改变系统的结算机制对僵锁规模和结算效率进行仿真模拟测试,其次对比分析了BA、RN、ESN网络中在不同结算机制下系统僵锁规模和结算效率的变化。第六部分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