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世致用到融合中西:近代莲池书院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动,文化领域也进入了由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时期,大体上经历了从“崇儒重道”到“经世致用”、再到“中体西用”和“中西会通”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几个步骤,中国落后的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现代文化开始产生,民族文化在不断扬弃旧文化、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生。 坐落在古城保定的莲池书院创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改制消亡于光绪三十年(1904),作为清代直隶省的省会书院和最高学府,其发展变革的历史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整个清代文化趋向不断转变的足迹,大约从初创至乾隆前期崇尚理学,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朴学(汉学)渐占上风,道光至光绪初,又呈二者并重的局面。咸丰十一年(1861)以后,几任院长都很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尤其是在“光绪三杰”——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先后担任院长期间,扩建学舍、设立“学古堂”,接收外国留学生,进行对外交流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传播和发展桐城派古文,开办东文学堂和西文学堂,莲池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一度闻名遐迩,成为海内外学子向往的文化教育中心。 庚子年(1900)前后,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先是义和团运动兴起,“扶清灭洋”的团民将提倡西学、聘有洋教习的莲池书院捣毁,接着英、法、德、意四国联军进犯保定,再次将其抢劫一空。书院师生被迫离散,图书文献资料被毁,校舍也大都焚于战火,莲池书院从此一蹶不振,先改为校士馆,后改为文学馆,1912年民国成立,改为小学。 传统的书院教育必将被现代的学校所取代,书院改制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莲池书院在晚清最后几十年里通过持续不断地汇聚名师、包揽人才,革新教学,开展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顺应了近代文化变革的趋势,也书写了书院史上辉煌的一页。一代学术大师、教育家吴汝纶主院13年(1889-1902)之后,东游日本考察学制,回乡创办桐城学堂,继续和发展了莲池书院的教育思想,其兼容中西的教学宗旨正是从容、大度的传统书院精神于近代的再现。
其他文献
描述了电信营销服务支撑系统的一个软件设计模型,分析了软件体系结构及充分考虑的因素,并对应用层、业务层、公共接口层的功能、任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Describes a so
国家重建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国家重建往往成为其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拉美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重建三个阶段的分析与
为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国移动为行业客户提供各种移动解决方案。无线DDN就是中国移动利用已有的网络平台,为行业客户提供的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本文主要介绍
重商主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思想.本文重点论述英属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总结出它自身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与美国革命的关系.本文共九个部
本文对太虚的“教制革命”及其社会实践进行了研究。文章集中讨论了,近代佛教制度的变迁是制度稳定性、社会环境变动性和神圣资源最大化追求三者之间的冲突现象。在这一变迁过
简要介绍综合接入网的发展要求,重点描述中兴ZXA10MSAN综合接入网的解决方案和向未来NGN网络的演进。 Briefl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access network re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倦怠国事,将皇位让与皇太子,自己退居德寿宫做起太上皇,安享晚年生活。南宋末年,此地改建道宫宗阳宫。元明清时期,宗阳宫几经战火摧毁,多次重修,最终规模减至原来
孝堂山石祠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孝堂山顶,是一座单檐悬山顶的东汉画像石祠堂,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唯一保持原状的、完整的汉代地面房屋建筑。孝堂山石祠是1961年首批
进入新时期,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桐柏县借助其优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以一部《资治通鉴》名垂千古,为后人所推崇,而《资治通鉴》之所以被称为“天地间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考异》功不可没。《考异》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