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获得土地权利一直被很多国家的政府和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公认为是释放生产力、减少地区贫困的重要举措。对大多数农户而言,最有效的重新分配土地以达到最优配置的方式就是参加农地流转市场。尤其十八大以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政策红利也在不断释放。通过笔者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来看,既有文献大多关注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亦或土地流转政策制定等方面,鲜有研究关于土地流转对农民经济效应展开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选取十八大前的2010年和十八大后的2014年两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利用模式混合模型和贝叶斯估计方法,基于反事实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地流转和农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本文以英山县茶园规模经营为例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流转效果和存在的制度制约因素。本文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方法以及文章结构。第二章从土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城乡二元体制方面介绍了理论基础并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根据既有文献提出命题假说。第三章介绍本文实证需要用到的数据、计量方法和样本的统计性分析,包括贝叶斯估计和PPM方法介绍。第四章是土地流转模式和案例章节,以英山县的土地流转模式为例子,介绍了不同土地流转的模式的相关经验,并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制度约束。第五章是实证章节,选用了十八大前后的2010年和2014年作为分析年份,对比分析了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前后变化。最后,根据前文分析汇总了前文中的结论。本文试图回答农地制度改革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是否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市场对农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如何?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土地流转方式?本文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地流转的效应及其可持续减贫意义,对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和完善农村配套制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