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流动人口贫困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比城市居民更容易陷入贫困状态,因此,如何全面把握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和贫困的特征,改善流动人口的经济生活状况,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经济条件落后的城乡结合地区,对156名较贫困的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哈尔滨市流动人口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占有一定比例,婚姻状况趋于稳定,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较多,平均流入年限较长,大多数人脱离原籍,长期生活在城市中。他们的经济生活状况差,就业层次极低,在居住社区的融入度较高,但在城市中不能获得有效的经济支持。流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的贫困发生率,通过对收入、支出、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比较后发现,流动人口贫困群体比城市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更严重,属于绝对贫困、生存性贫困。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发现,职业、文化程度、流入前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劳动力人数、流入年限对流动人口的贫困程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就业政策成为流动人口就业的巨大障碍,使他们的就业层次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技能的缺乏和能力的不足,流动人口无法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收入水平较低。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忽视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缺乏社会保障网的保护,他们极易陷入贫困。流动人口家庭成员的弱势化也给流动人口家庭带来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由于受到城市社会的排斥,流动人口无法在城市中建立社会支持网,成为了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他们的经济支持呈现回归化和乡土化趋势。根据上述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革户籍政策,建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构建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体系等一系列与流动人口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南宁市广场舞的群体冲突为分析个案,运用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探究广场舞舞民与居民之间的冲突问题。在对广场舞现象深刻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广场舞的社会事实特性。在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市场无疑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农民应该作为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在整个国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之下,相对于城市消费需求
城市移民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并将继续增大的社会群体(阶层),对迁入地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研究城市移民与迁入地社会融合程度的差异性,社会关
社区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进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近年来牧业社区的“三牧”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农业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牧业和牧区